为官者切莫“失意忘形”

发布时间:2011-11-22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汪维宏    

  “失意忘形”是一种自轻自贱,也可以说是自暴自弃的行为。得意之时,莫过喜;失意之时,莫过悲,这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不卑不亢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然而,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而言,“贫贱不能移”比“富贵不能淫”更难做到,能够受得了寂寞与平淡,才是真正的修养到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反映了范仲淹先生对待得意和失意的淡然态度。所谓“失意忘形”,我以为是与“得意忘形”相对应的。对为官者来说,一旦产生失意,心态难以平衡,达到“失意忘形”的地步,无论是对个人、家庭而言,还是对一个单位或社会而言,其危害往往大于“得意忘形”。这是为什么?理由很简单,为官者手中都握有大大小小的公权力。

  某省建设厅原厅长徐某应该算得上是“失意忘形”的典型代表了。徐某的父亲在抗日战争中光荣牺牲,是党和人民把他从一个烈士的后代培养成一名党的干部。徐在担任某县县委书记、某市市长期间,也为当地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在失意之时,徐滑向了犯罪的深渊。徐担任市长期间,市里先后两易市委书记,徐均未能如愿改任市委书记,内心感到莫大失落,错误地认为组织上对他不信任甚至有负于他。在其后的市长、建设厅厅长任职期间,徐大肆受贿和生活腐败堕落,最终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正在监狱服刑承担“失意忘形”的苦果。这不正是“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的典型案例吗?其实,现实生活中不少为官者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辛勤工作几十年,一直政绩口碑很好,却在临近退休时纷纷落马,被社会上称之为“五十八九现象”。“五十八九现象”,我以为是众多为官者心理失衡,贪恋权力、金钱和美色的集中体现。

  为官者不同于平民百姓,由于其手中掌握一定的权力和资源,一旦心态失衡,万念俱灰,最终“失意忘形”,不仅给个人和家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而且还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在社会上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大量事实证明,为官者一旦心态失衡,必然会被物欲所困,被名利所累,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腐化堕落的邪路。“失意忘形”者一旦掉进腐败的深潭,往往变本加厉,后果特别严重,影响极其恶劣。因此,为官者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古人言:“君子安贫,达人知命。”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人生,保持平常心是关键之所在。平常心,即布衣之心态,宁可清贫自在,不求浊富多忧。这既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生存智慧,也是一种战胜自我的豁达大度,更是一种充满哲理的从政之道。愿为官者能正确地看待得意和失意,即便处于极度失意之时,也能守住做人和道德的底线,切莫“失意忘形”。□

(作者系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省凤凰出版集团纪检组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