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呼唤新秩序

发布时间:2011-12-22     稿件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周海涓    

  “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胡锦涛总书记的话振聋发聩!新形势下,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呼唤一种新的秩序。

  和谐呼唤相应相求的普遍认同。基层永远是党赖以生存的土壤,领导干部本来就是群众的一分子,“下”基层其实就是“回归”基层。当前,以“三解三促”为主题的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广泛开展。宿迁市宿城区要求老家在农村的领导干部,首先要住在老家,目的就是引导他们重新融入群众,重回“服务本位”,围绕“以人为本”,形成党群干群之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融洽局面。只有回归并植根基层,才能从群众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理思路、定决策,才能充分激发、科学引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热情,重构亲如一家的血肉联系。

  和谐呼唤效率公平的权衡协调。当前,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破解党群干群关系“瓶颈”的最根本办法。当然,过多地关注效率而忽视公平正义,会导致群众对社会不满,对政府不信任,甚至对干部产生敌视心理,这些都毋庸例证。因此,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花大力气扭转效率和公平的失衡局面,在统筹城乡的格局中更加关注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保证社会再分配的公平合理,切实补足党群干群关系中的“短板”,以发展的平衡促进群众心理的平衡。

  和谐呼唤多维互动的开放共存。一潭死水、貌合神离是伪和谐,开放有序、多维互动才是真和谐。适度公开是实现党群干群“零距离”共生的良药,尤其在农村基层,必须大力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减少群众的猜忌和误会,积极营造宽容谅解、相互信任的宽松和谐环境。逐步扩大基层民主,让群众拥有“话语权”;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健全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制度,促成干部和群众“平等对话”等,这些,都是推进领导干部下基层常态化、长效化的着力点,是树立各级领导干部公仆形象、实现党群干群和谐共在的必经之路。

  和谐呼唤公共权力的健康运行。由于社会发育不足,部分地区和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表现出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对公共权力运行强化监督控制的呼声越来越迫切。和谐不和谐,应该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检验标准。为此,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赢得群众的信任和依赖;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升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在民众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的今天,更须充分尊重、落实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权利,实现广大群众对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的批评监督。

  概言之,和谐呼唤的新秩序,关键在于理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使这种新秩序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者系中共宿迁市宿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