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把建设国家政权比作进京“赶考”,并且语重心长地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同志甫任总书记20多天,就带队到西柏坡,并指出,今天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我认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持续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是共产党人通过这场考试的关键。
是不是怀有“赶考”的诚意,须看有没有真挚的情感。创先争优的落脚点是服务群众,创和争就是比谁和群众感情深,谁与群众联系勤,谁对群众关心多。焦裕禄同志在一个大雪天,忍着剧烈的肝痛,徒步走访了9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群众,没喝群众一口水。学习焦裕禄同志,就要切实加强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心里想着群众,对群众投入真情,不忘群众利益,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用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赢得群众的口碑。
是不是抱有“赶考”的勇气,须看有没有过人的胆识。创先争优强调的“创”和“争”,不仅是政治素质、业务技能、工作作风的比拼,更是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比拼。大凡改革创新者都不为世俗羁绊,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振聋发聩;邓小平的“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发人深省。我们要继承前人的可贵精神,切实克服“守摊”思想,努力破除僵化机制,通过前瞻性的思维、创造性的工作、示范性的引领,开拓生机勃勃、面貌一新的事业格局。
是不是拥有“赶考”的本领,须看有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开展创先争优,推进各项工作就是正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要学会调查研究,在“创”和“争”中化解矛盾,促进发展。毛泽东同志当年穿着草鞋,背着雨伞,走村入户,一搞就是十几个月的社会调查,最后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名篇,对中国革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新问题新矛盾接踵而至,沉稳应对、缜密分析、妥善处理事关稳定和发展大局。要沉下身子下到基层去调查研究,用科学的精神、合理的逻辑、严谨的态度把问题摸清了、搞透了,把关系理顺了、摆正了,把措施具体了、落实了,矛盾自然迎刃而解,发展也就畅通无阻。
是不是具有“赶考”的实效,须看有没有务实的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创先争优,务实为本。既不可做赵括,纸上谈兵,溃败长平;也不能学马谡,坐而论道,失守街亭。要学习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埋下头来苦干实干,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在具体工作中创先进、争优秀。
62年前,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我们决不当李自成”。今天,全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正是忧患意识的深刻体现。广大党员一定要时刻牢记“赶考”精神,扎实工作,奋勇争先,在新一轮考验中拿到让人民满意的“成绩单”!□
(作者系中共泰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