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围绕民生转:从社会管控到服务民生
记者:徐副市长,您好。长期以来,南京市良好的社会治安为市民日常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也给外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平安南京”建设的总体情况。
徐珠宝:安全、稳定是城市的品牌,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南京是全国较早提出平安创建理念并开展创建活动的城市,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不断适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予以落实。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南京的社会治安工作连续多年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领先地位。与此同时,群众的安全感以及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也在不断上升。据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南京市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均在95%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在2010年江苏省纪委组织开展的政风行风述职评议中,南京市公安局群众满意度达99.9%,在南京市10个执法部门中位列第一。南京的平安形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到南京旅游、就业、创业。
记者:平安是品牌、是名片,同时,平安也是个“易碎品”,只能不断巩固发展,而不能有任何停顿、倒退。当前,社会形势发生着深刻变化,维持社会稳定任务十分艰巨。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平安,将平安的品牌越擦越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对此,您有哪些新思路?
徐珠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公共需求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南京市作为江苏省会城市、特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人财物流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增速,南京社会治安管理状况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相伴而生。比如,社会治安呈现新的特点,人们处于转型期,心理容易失衡,犯罪活动趋于活跃;公共安全在城市大建设、大开发的环境下,监督工作难度极大;法治环境发生新变化,群体性事件导火索越来越多;舆情导控出现新动向,互联网舆情进入传播活跃期;危机管理面临新挑战,突发事件给公安机关的应急处置带来新任务、新课题。这种新形势,迫使我们创新社会治安管理,采取新的理念、思路和措施,继续推进“平安南京”建设工作。
与此同时,南京正处于进入“两个率先”新征程这一关键时期之中,并且将在2014年举办青奥会,这给南京的平安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公安机关必须立足全市进入“两个率先”新进程、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新目标,坚定不移地紧扣主题主线,坚持不懈地开拓创新,全力创建和谐稳定示范区,打造最安全城市,为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创造良好环境。
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工作要求,我们将围绕科学发展争第一、改革创新争第一、和谐稳定争第一的“三个争第一”目标,用创新去适应这种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多想一招、多管一步,打破传统条条框框束缚,不断推陈出新,重视、关心人民群众利益的宗旨问题、感情问题,使我们的警务围绕“民生”转。这是一种民生警务观,这种警务观的最大受益者是市民。为了具体落实民生警务观,我们将重点实施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这些措施涵盖社区六进、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科技强警及强化破案攻坚效能等“十二项工程”建设。
警务融入社区管理:从“五务一体”到“社区六进”
记者:警务围绕“民生”转,是社会治安管理的一个创新,但也面临着新的困难。社区治安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在这方面,南京市公安局有哪些成功做法?
徐珠宝:社区是社会和城市的细胞,平安的根基在社区。人民群众生活在社区、矛盾纠纷起源于社区,社区是现代社会服务管理的最前沿和主要平台。保证社区的井然有序、和平安宁,对于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至关重要。但是,现阶段社区治安管理确实存在一些难题和漏洞,这在南京表现尤为明显。目前,南京全市3000多个小区中,有一半多是1995年以前建设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陈旧,管理力量薄弱,“收费难”与“管理难”交织,环境“脏乱差”,成为执法管理与服务的“盲区”。
如何让“盲区”“改头换面”,不断提高社区警务效能?如何深化社区警务机制改革,让社区成为一座城市和谐与安宁的最基本安全屏障?这是南京公安机关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2009年7月,我们决定从社区组织建设入手,以社区民警在社区任职为契机,推出了社区警务全面融入党务、政务、事务、家务“五务一体”战略,社区民警进入社区党委班子。这项战略得到了较好实施,目前,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民警普遍担任了社区党委副书记(委员)职务,实现了由社区管理实施者向组织者转变。
“五务一体”仅仅是警务融入社区的开始,要真正夯实社区这个最基础的细胞,还要进一步推进。为此,2011年以来,南京警方开展了“社区六进”工程,将消防、物管、网管、车管、危管、外管等六项公安业务延伸至社区。针对基层消防监管力量不足,我们探索建立“消防俱乐部”等民间社团组织,以消防进社区实现防火监管基础化;针对小区停车难等问题,通过加强小区内道路微循环建设,深化车辆源头管理和涉车案件防范,以车管进社区实现交通管理科学化;针对大量游戏机房、加油站、烟花爆竹在小区等情况,通过排查危化品数量和安全隐患,以危管进社区实现涉危控制源头化;针对1500多个无物业管理小区,推动保安进驻,以物管进社区实现基层防范专业化。
记者:如此看来,“社区六进”将每项警务都与社区管理对接起来了。这些措施取得的成效如何?
徐珠宝:我举几个例子,位于建邺区的玉兰里小区,是上世纪90年代的典型老旧小区。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个小区长期以来无物业管理,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多,停车秩序混乱,每年发生的入室盗窃等刑事、治安案件不下数十起。然而,伴随着该小区被确定为全市深入社区警务机制改革试点之一,变化悄然发生了。目前,这个小区里规划完好的停车位和清晰的路面行车标志,让人感觉井井有条。2011年以来,该小区也没有发生一件治安、刑事案件。还有浦口区的铁桥小区,这也是一个上世纪90年代的以拆迁安置为主体的半封闭式老居民小区,今天也已经井然有序,同样是“旧貌换新颜”典型代表。
总体看,我们实施“社区六进”工程的成效是显著的。2011年以来,南京市因停车、物管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同比下降了12.7%,全市发生汽车被盗案件降幅达47.5%,火灾事故死亡和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4.4%和71.4%。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