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天地宽

发布时间:2012-09-28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中共南通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南通市在全面实现“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选拔、使用工作机制,以促进青年干部成长为工作重点,以推动农村长远发展为根本目标,帮助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促进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也使得许多地方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

  

  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注重从思想、生活、工作等多方面关心大学生村官。市委组织部实施了“大学生村官关爱工程”,帮助全市大学生村官做好编制落实、工资定级、住房公积金、保险缴纳等相关工作,定期搞好督促检查,确保大学生村官的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各地按照要求,为大学生村官配备了工作、生活必需品,免费安装宽带网络,大学生村官享受事业编制的工资待遇外,还享受季度考核奖和年终考核奖。逢年过节,各级党委政府及组织部门的领导都要到村走访慰问部分大学生村官,让大学生村官群体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市委对大学生村官工作高度重视,做到“四必谈”:每年的大学生村官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亲自动员谈话,勉励他们扎根基层,扎实工作;大学生村官上岗前由镇村领导与他们面谈,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年度考核后由分管领导与他们谈心,指出存在问题,听取意见建议,提出工作期望;大学生村官碰到工作困难、创业失败等问题时,结对领导及时进行谈话,帮助他们疏导情绪,解除困惑。一系列谈心谈话加深了大学生村官对社情民意的了解,促使他们尽快地掌握农村工作方法,适应角色转变。

  开发了“电子化管理、科学化考评”系统,专门开辟了村官日记子系统,搭建了一个“交流心得、学习经验、沟通思想、答疑解惑”的平台,各级领导经常实名跟帖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目前已发表村官日记20多万篇,总访问量达到45万人次。各地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建立大学生村官园地、编辑大学生村官工作动态等形式,开展经常性的交流沟通和思想引导。

  

  坚持把大学生村官放到农村工作一线,让他们时时“有事干”、经常“长见识”,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实践中经受锻炼、丰富经验、干事创业。

  强化教育培训。将大学生村官全部纳入干部培训整体规划,按照年人均培训经费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大学生村官素质提升年度计划。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注重统筹农委、发改委、群团组织等部门资源,重点围绕农村政策法规、农村实用技术、创业技能等专题,组织开展专家授课、小组研讨、在线学习,每年开展集中培训不少于10天。采取部门领导讲学、先进事迹报告、现场参观典型、举办学习论坛、列席全市重要会议、优秀村官“现身说法”等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近两年来,先后组织大学生村官党政后备人才赴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江苏省华西村开展了实地培训。

  注重实践锻炼。大学生村官到任后,我们就帮助他们设定了工作职责,引导他们当好政策宣传员、决策参谋员、项目服务员、科技推广员、村务协管员、远教辅导员、信息采集员、创业促进员,并将他们与其他村干部一起分片、包组,通过推行基地锻炼、上挂锻炼、轮岗锻炼,不断提升他们的农村工作能力。大力开展大学生村官“五比五争”创先争优竞赛活动,通过发放为农服务卡,重点开展“四访四问”(访小康户,问致富经验;访老党员老干部户,问发展良策;访党员示范户,问群众呼声;访困难户,问百姓疾苦),引导他们聚焦发展、服务群众。据统计,全市共发放为农服务卡30多万张,大学生村官累计走访农户6.48万户,提供便民服务6万多人次,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1.5万多个,大学生村官结对帮扶的5850户贫困家庭现已全部脱贫。

  实施多元帮带。广泛开展了结对帮带活动,完善了市级领导班子联系、县级领导帮扶、乡镇干部结对、村级干部帮带体系,实现了大学生村官结对全覆盖。重点开展了离退休老干部与大学生村官“手牵手”、组工干部与大学生村官“心连心”、村党组织书记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共建等活动,突出“发展新产业、打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提升新本领、健全好机制、建设好班子”等“四新两好”的工作重点,通过每季一次的现场会,参观亮点,点评不足,促使老书记和新村官思想上相互鼓劲,工作上相互支持,能力上共同提升。

  

  牢固树立“寄予事业是最大的关心、给予舞台是最大的支持”的观念,以推进创业为切入点,注重整合社会各界资源,促进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努力在创业富民中成长成才。

  全市共建立了1亿元的创业授信额度、1000万元的创业资本金贴息补助和500万元的风险补助基金。各地共聘请专家量身定制了4类10项89个创业项目、推介了40个创业“金点子”,帮助大学生村官提高创业成功率。成立了19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帮助大学生村官破解创业要素瓶颈。目前,全市已有135人申请创业贷款1989万元,社会各界帮助解决用地560亩,年减免租赁费用200多万元。

  积极推广园区带动式、专家引领式、基地辐射式等三种模式,打造“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创业联合体。鼓励大学生村官与高校、科研院所、创业成功人士有效对接,兴建“校外园”、“院外园”、“园中园”,通过创业园这一载体,将创业园中的经验、信息带到所在村,带领村民致富。全市已建立创业基地36家,组建创业合作社20家,建立创业园39个。目前,全市大学生村官共创办项目369个,注册资本达1.8亿元,吸纳劳动力5800余人,带动21000余名群众脱贫致富。

  以打造全国一流的大学生村官电子商务创业富民品牌为目标,开展了大学生村官助推农村信息化建设活动,以乡镇、村(社区)为单位全面建立了大学生村官为农服务信息站(室),推动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模式逐步转型为信息型、科技型、集约型,创业规模逐步转型为农业园区,营销渠道逐步拓宽为网络订单销售。2011年3月份开通的“农宝网”,平均每天点击量已达500人次,已有100多类农副产品上网销售,销售订单达1060笔,销售总额超200万元。

  

  健全了市县乡村4级管理网络体系,先后制定了20多个规范管理的文件,在此基础上,加大培养力度,探索建立了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多元发展机制,努力让大学生村官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鼓励留村任职。把鼓励留村工作作为推进大学生村官多元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深化实施了大学生村官“头雁工程”,推行“三推三考”(党员群众推、大学生互推、村党组织推,实绩考查、能力考察、公论考评),目前,有1071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占全市大学生村官总数的66.6%,其中502名大学生村官当选村副书记、副主任以上职务,58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46人担任村委会主任,1386人被列为镇村两级后备干部。

  加大使用力度。引导各地把大学生村官培养与后备干部培养渠道进行链接,努力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链。大力实施“2523”培养工程(“十二五”期间,做到每村或社区拥有两名大学生村官,从大学生村官队伍中培养500名村或社区“两委”正职,200名科级领导班子成员,30名县处级后备干部),通过书面述职、能力考评、实绩考核、综合评定等环节的遴选,全市已有71名大学生村官进入科级领导班子,35%的乡镇有大学生村官担任领导班子成员。近年来,依照法律和相关程序,全市有283人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

  促进有序流动。把大学生村官培养与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渠道打通,每年按照期满大学生村官10%至15%的名额定向招录公务员。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量化考核评价办法,树立注重实绩、鼓励实干的导向。建立向国有企事业单位择优推介制度,拓宽多样发展路径,使他们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近三年全市有107名大学生村官考入公务员队伍,有70人进入事业单位,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应聘到企业管理岗位工作,或者自主创业。□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