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给10万元奖金、授予“技能状元”称号、享受省劳模待遇、列入“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等,近日举办的江苏省首届技能状元大赛,因对优秀技能人才进行丰厚奖励而获得广泛好评。业内人士说,这一创新举措,“为全国探索了经验,作出了表率”。
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是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然而,多年来,人们对“人才”的认识和理解依然有些片面。在一些人心目中,似乎只有那些拥有高文凭、身穿白大褂、坐在实验室、摆弄高端仪器的人才算“人才”,而那些在一线辛勤劳作、每日穿梭于车间里、烈日下的技术工人,即便技艺娴熟到“庖丁解牛”、“探囊取物”程度者,亦是万万不可归入“人才”之列的。
究其原因,是对技术工人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惯性拉大了脑、体劳动差距,加之扭曲的就业观、人才观推波助澜,于是便出现了一边大学生、研究生就业难,一边企业亟需技术工人却招不到的怪现象。如近年不时见诸报端的“百万年薪难觅高级工”的新闻当是社会现实的典型折射。
其实,何谓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可见,对人才的评判,非关岗位与职业,而是素质与能力。水电工、泥瓦匠做到优秀,同样是人才。农民工巨晓林,爱岗敬业,先后参与十几条国家重点电气化铁路工程施工,创新施工方法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还出版了著作,成为电气化专家型人才;只有初中学历的桥吊工许振超,30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创造了“15分钟排碍”、“无声响操作”等方法,成为掌握世界先进集装箱桥吊技术的一流专家等,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能把卫星送上天的是人才,能使屋顶不漏雨的也是人才!”这话,切中肯綮,对人才观的理解是十分精准的。
贯彻四个“尊重”,发挥各方面人才的作用,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就要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气,就要通过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技术能手,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带动千千万万个技术工人成长起来。让“技能状元”名利双收,江苏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