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是江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如何在中央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江苏实际,选择具有江苏特点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深化改革,为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扫清体制障碍,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十二五”时期江苏深化改革面临的形势任务
国际经济尤其是国际贸易之间的竞争,将倒逼江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江苏经济开放度大、国际化程度高,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十二五”时期,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世界经济显著的特点。一是发达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重新布局,积极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二是在国际市场相对疲软的局势下,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磨擦和争端明显增多。这要求江苏必须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有新的突破,在与国际经济接轨,按国际惯例办事上迈出更大步伐。
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江苏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处在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前沿,一方面,国际经济形势的最新变化往往先波及到江苏,另一方面,多年在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往往也会在江苏提前显露。这既为江苏深化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严峻挑战。江苏要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上率先走在全国前列。
江苏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的目标,必须以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作制度保障。小康与现代化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状态。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就包括制度的现代化,必须通过制度变革,理顺经济社会关系,为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江苏深化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策略选择
改革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很多,对江苏而言,在省级层面上,重要的是选择有江苏特色和优势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江苏改革和发展的新优势。
在深化所有制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方面,将关键环节放在民营权利与责任的界定上。民营经济是天然的市场经济,必须在市场经济中赋予重要的地位,否则,市场对资源要素的配置作用就难以充分体现。首先,要放开那些不必要实行垄断的领域,赋予民营企业投资经营的权利,包括融资的权利、就业的权利、分配的权利等;其次,划定民营经济的责任边界,减轻民营经济的税费负担;再次,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督促民营经济守法经营,诚实竞争。
在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将关键环节放在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职能和行使职能的监督约束上。由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决定,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是处在重点领域、居于关键环节的改革。首先要明确界定政府的职能,其次要让“无形的手”充分发挥作用。
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理顺省市县关系方面,将关键环节放在省与县事权和财权的划分上。认真总结已经实行的省财政直管县的经验,进一步推行全面的省直管县,并建立起一整套制度化的运行机制。最重要的是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以县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发展体系。在改革关键点的选择上,首先是准确划定省与县之间的事权,再依据事权划分财权。总的是扩大县级的权力,减少对县级发展的管理层次,应该由县里干的事让县里来干,并匹配必要的经济、行政权力,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其次,充分考虑江苏区域发展差异很大的情形,实行有区别的政策。对贫困地区的县,省里仍然实行必要的倾斜政策。再次,对省辖市,按照中心城市的特点,要有独立性地发展城市经济,增强聚集和辐射能力。
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将关键环节放在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定价机制上。江苏经济长期两头在外,是典型的加工制造业省份,资源相当紧缺,必须高度重视资源的供给来源和使用效率。关键是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改变长期以来资源价格偏低、甚至无偿使用、浪费资源的经济发展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矿业权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促进资源环境产权有序流转和公开、公平、公正交易。
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将关键环节放在建立公平收入分配秩序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涉及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利益关系,是改革最难攻坚的战役之一。核心是更加关注公平,建立良好的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重视市场对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收入的初次分配,同时通过再分配建立最低收入保障机制和高收入者调节机制,将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以内,并提高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
深化江苏重点领域改革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深化。改革深化的过程,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过程。针对改革面临的矛盾和难点,“十二五”期间,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继续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解放思想统一对深化改革的认识,坚定深化改革的决心。通过解放思想,把改革不到位造成的问题与改革带来的问题区别开来,把局部问题和全局问题区别开来,把改革操作问题与改革方向问题区别开来,把一般性工作失误与改革措施失误区别开来,把改革必须付出的成本与改革失误区别开来。破除一切妨碍深化改革的思想观念,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
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调动改革的积极性。改革既要有高层设计,也要有基层创造。江苏改革开放以来,先是苏南乡村办工业,后是昆山自费办开发区,基层首创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苏“十二五”时期,可以先提出改革的目标任务、列出改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难点所在,一方面鼓励基层从实际出发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另一方面,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进行小区域、小范围改革深化的试点,精心设计方案,认真制定政策,取得经验后在全省推广,确保重点领域的改革任务顺利完成。
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全社会深化改革的合力。改革是一项规模宏大、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考虑各项改革工作,协调各方面利益,做出统筹安排。要强调省委省政府的权威,强化改革的严肃性。切实解决一些重要改革受部门利益牵制、难以快速和有效推进的问题,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改革协调机制,正确处理重点突破和综合配套推进的关系,既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安排好改革措施的先后顺序,又促使各项改革措施有机衔接,综合配套,相互协调。坚持政府谋划在前、指挥在前、行动在前,勇于面对改革难题,勇于率先做出榜样。
建立改革的参与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须建立起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尊重他们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对一些涉及全局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必须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论证,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对涉及公众利益的,要组织利益相关方进行公示或听证,加强对改革重要环节和操作流程的规范,有序推进各顼改革。
建立改革进程的评估、问责、监督机制。在改革实施过程中,跟踪各项改革进展情况,督促检查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注意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出解决办法和改进意见,确保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坚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幸福。把增进全体人民利益和创造平等机会,让全体人民分享改革成果作为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将人民群众普遍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深化改革重点,并争取有突破性进展。比如,多年未能很好解决的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难题。□
(作者系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