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载体 搭平台 活要素

——姜堰建立“3+X”平台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2-10-30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姜堰市委宣传部 姜堰镇党委    

  随着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社会不稳定因素也相应增加,矛盾相互交织。这些矛盾如不及时处理和化解,就可能蓄积叠加,发生“质变”,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去年以来,姜堰市委宣传部、姜堰镇党委主动适应社会转型时期对社区群众思想工作的要求,积极探索社区群众性思想工作新载体,建立以刘姥姥话吧、某老师工作室、老娘舅评议团和社区热心志愿者为主体的“3+X”平台,按照“统一思想与尊重差异并存、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并举”的思路,通过多种方法,打通社区群众思想“症结”,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提升了社区群众性思想工作成效,推动了宣传思想工作从“无形”迈向“有形”。

  主要做法

  “3+X”平台建立以来,姜堰市委宣传部坚持从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组织体系,加强跟踪指导入手,着力推进平台作用发挥,让宣传思想工作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群众。

  细化运作机制。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基础上,指导各社区建立了“3+X”平台工作机制。“刘姥姥话吧”主要职能是发现问题,收集信息。“某老师工作室”主要职能是传播知识,释疑解惑。“老娘舅评议团”主要职能是评事论理,化解矛盾。三个平台工作方法灵活机动,不设框格,各成员小区四周走一走、居民楼道看一看、常进家庭听一听、社区政事讲一讲、看到陋习说一说、碰到纠纷劝一劝、遇到困难帮一帮,在和风细雨中浸润思想,触及心灵,钝化矛盾,让他们扮演邻里纠纷的调解员、社情民意的收集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角色。

  扎实推进实施。一是建立队伍。从加强组织领导,物色理想人选入手,充分挖掘小区内的思想工作志愿者群体,把政治素养好、群众信得过、擅长思想工作的社区居民吸纳到“刘姥姥、某老师、老娘舅”队伍中来,鼓励在职的党员干部、学校教师、法律工作者加入到队伍中来,为平台建设注入新生力量和新鲜“血液”。目前,姜堰镇22个社区均建立了“刘姥姥话吧”、“某老师工作室”及“老娘舅评议团”三个工作平台,成员达3000余人。各社区还为每个成员发放了聘书,让他们持证上岗、挂牌服务,激发荣誉感。二是开辟阵地。各社区在区内群众聚集的小花园、广场上设制了“刘姥姥话吧”户外标识,在社区办公场所开辟了“某老师工作室”、“老娘舅评议团”固定活动场所。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将“3+X”平台向农村、基层事业单位和部门推进,做到纵横延伸,提高平台覆盖面。三是发挥作用。围绕为民服务主题,发挥姥姥(老娘舅)们的专长和优势,把平台工作人员划分到各责任区,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问题,通过政策法律宣讲、矛盾纠纷调解、文明知识普及、文艺志愿表演、老娘舅评议等形式和方法,开展宣传思想工作。针对社区群众思想实际,先后策划、开展了“名师进社区”、“黄令身讲养生”、“志愿者在行动”、“中天人·一家亲”等主题活动,引导、促进居民形成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风尚。

  强化跟踪指导。推进“3+X”平台规范化建设,姜堰市委宣传部、姜堰镇党委共同成立“3+X”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会商相关工作。多次深入社区专题调研,认真细化实施方案,协助各社区制定完善了平台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大考评力度,把“3+X”平台建设列入各社区党建工作创新和年度“三个文明”考核范围。着眼能力提升,建立“3+X”平台学习培训制度,不断提高矛盾调解、处置的水平。突出品牌打造,在市内“两台一报”《民生关注》和《民生版》中设立了“刘姥姥的故事”和“老娘舅说事拉理”等子栏目,通过跟踪采访“刘姥姥”和“老娘舅”们的工作案例,倡导新风,扩大影响,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

  基本成效

  “3+X”平台创建一年来,各社区通过“刘姥姥话吧”共反馈舆情信息1650多条,通过“某老师工作室”举办讲座、引导解疑1300多起,“老娘舅评议团”调处化解大小矛盾纠纷326起,涌现出了一批“明星刘姥姥(老娘舅)”。主要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3+X”平台成为民情民声的信息机构,发挥了“助听器”的作用。“3+X”平台成员熟悉社区,身在“民间”,更容易听民声、察民意、体民情、知民愿,真正把群众的心窝话掏出来、真情况摸清楚、深问题刨出根,做到早发现、早化解、早报告。对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事件,能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处置,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能够及时向社区和相关部门反映,对合理诉求积极协调解决,对不合理的主动解疑释惑,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以理服人,为党委政府倾听民声和群众反映诉求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使平台真正变成了百姓愿意说实话的平台,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平台。

  (二)“3+X”平台成为矛盾纠纷的调解机构,发挥了“缓冲器”的作用。社区群众性思想工作“3+X”平台建立以来,以民间自治、义务奉献、发挥余热、力促和谐为宗旨,坚持群众参与、自我调解、自我管理的原则,平台成员不带任何“官”方色彩,具有很强的“亲民性”,对群众之间的民事纠纷和矛盾,通过“自己讲、大家辩、互相评”,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改变了原来的“大事小事找司法所、有事没事打110”的调解模式,纾解了社区居民的对抗情绪。

  (三)“3+X”平台成为政策法规的宣传机构,发挥了“传播器”的作用。参与“3+X”平台的群体,都是具备一定威信和知识的离退休党员、干部、教师、心理医生、政法部门工作人员和社区楼道长。他们威信高、有觉悟,经历多、有能力,知识专、有素质。因此,在工作过程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宣传国家政策,宣讲法律法规,普及科学知识,解答群众的各类咨询,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手段反映自身诉求,提高了居民辨别能力和文明程度。

  工作启示

  开展面向基层群众的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突出针对性,结合发展实际和群众的思想实际,努力在长效性、实效性上下功夫,精心培育,认真总结,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

  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不是简单的单向灌输式的教育,而是要把宣传活动融入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更好地引导群众,变被动接受为双向互动。姜堰市群众性思想工作“3+X”平台把宣传思想工作的“抓手”放到楼道里、片区里,通过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克服空洞无力、我讲你听的说教,坚持从基层出发,从群众的利益诉求出发,开展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心贴心服务,把思想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里,有效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体现了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适应群众精神需求,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根本宗旨。

  始终坚持“大宣传”格局,促进形成强大的宣传合力

  宣传思想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仅靠宣传部门一家往往无法胜任新时期群体需求多元化的客观要求。姜堰市在“3+X”平台建设过程中,吸引了更多的民间力量、社会力量加入其中,把自发、零散的行动组织成了自觉、有效的活动,有效弥补了现有组织管不到、管不了、管不好的缺陷,改变了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由宣传部门一家“单打独斗”、游离于具体工作的倾向,促进了内引外联,实现了由“内循环”向“开放式”的转变,调动一切资源要素,延伸工作手臂,拓展工作舞台,放大工作效应,着力构建了“大宣传”格局。

  始终坚持“科学化”目标,努力激发工作的内在活力

  促进宣传思想工作永葆活力的关键在于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姜堰市群众性思想工作“3+X”平台立足改革创新主题,把工作重心沉到基层一线,积极探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新举措、新方法、新载体,充分调动平台成员的工作热情,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找到了解决群众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结合点,实现了宣传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的有机统一,发挥了平台凝聚人心、理顺情绪、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的作用,从根本上维护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