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8日上午,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30次会议在南京大学举行。省委主要领导罗志军、李学勇、石泰峰等到会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主题,站在世界前沿谋定位、全国领先率先拟目标、示范带动引领选策略,建议把苏南建成中国自主创新的核心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现代产业的集聚区、生态环保的宜居区,为全国现代化建设探索经验。现摘其要点刊发,以飨读者。
局部地区先于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全局意义
洪银兴(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教授):现代化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现代化是一种社会状态的目标,现代化指的是从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另一方面,现代化是一个社会进程。现代化是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进程。这样,作为现代化示范区就有两方面规定:一是达到的现代化水平的示范性;二是现代化进程的示范性。江苏在2010年全省总体上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指标,其中的苏南地区市市县县均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指标。在此基础上江苏省适时提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苏南地区作出了建设基本现代化示范区的规划。这个目标和规划看起来超前,但在实际上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发现: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之间,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研究苏南地区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以及正在推进的现代化进程,可以发现这里基本上跨过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实际情况是苏南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跨过了1万美元的大关,一些市县甚至接近2万美元。人民生活的富裕水平也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对这个地区跨过并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现象的说明,实际上指出了这个地区成为基本现代化示范区理由,其具有示范性的特征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次是始终坚持集体富裕。局部地区提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任务具有全局意义。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其他地区的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的进程都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苏南的发展进程要突出“先行性、先进性和示范性”
刘志彪(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把苏南建设为成为引领全国现代化发展的探路区、示范区和标杆区,苏南要在全国“三步走”战略中起领头羊和领头雁的作用。苏南的发展进程要突出“先行性、先进性和示范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不仅是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仅需要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基本属性,即一般的“深化改革的先行区、创新驱动的引领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的功能,而且在战略定位上,还应该体现更高、更全面的战略态势。这是由区域率先基本现代化的内容所决定的。主要表现在:一是要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示范区。二是要成为依靠创新驱动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示范区。三是要成为“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四是要成为辐射和带动落后地区发展的桥头堡和发展极的示范区。五是要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六是要成为幸福江苏建设的示范区。同时,根据世界现代化标准和突出时代特色的要求,以及苏南发展的先行性和可能性,作为全国首家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苏南可以对全国基本现代化建设做出示范的重点领域,可能主要在这么几个方面:第一,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相应的发展机制。第二,建立自主创新和创新驱动的内生增长机制。第三,建立城乡统筹一体化机制。第四,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机制。第五,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第六,建立社会管理创新机制。
在先行先试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现代化道路
张颢瀚(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研究员):江苏现代化先试先行对于全国的示范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现代化发展规律具有不平衡性,决定了江苏在全国现代化进程中先试先行的必要性。第二,江苏第一个率先的成功实践,决定了江苏在全国现代化进程中先试先行的可行性。第三,江苏区域发展梯度特征明显,决定了江苏在全国现代化进程中先试先行的典型性。第四,江苏率先制定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决定了江苏在全国现代化进程中先试先行的科学性。第五,江苏在现代化道路上先试先行,其示范意义具有多重性。作为先试先行的江苏,在无现成经验可循的情况下,要善于抢抓机遇,敢于直面挑战,多学习、多借鉴国内外经验做法,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对全国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借鉴价值的现代化道路。其中特别要关注:一是多借鉴国际国内成功的经验,谨防中等收入陷阱。二是突出推进现代化的重点,率先实现经济社会转型。三是实行有差别地推进,加快从区域现代化到全省现代化的进程。四是建立现代化的评估监测系统,加强对现代化指标的监测,促进现代化指标协同并进。五是加强对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梳理和理论研究,为全国全面推进现代化积累更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在苏南地区建立现代化示范区更具合理性
沈坤荣(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20世纪后半世纪,亚洲的崛起仍值得称道。有研究以“雁行模式”来解释“亚洲经济奇迹”。根据这一理论,亚洲国家将通过地区内渐次转移的方式赶上更发达的经济体,即商品生产将从发达国家向落后国家依次转移。这一模式的领头雁是日本,第二梯队包括新兴经济体(韩国、台湾、新加坡和香港)。紧随这两个梯队是主要东盟国家:菲律宾、印尼、秦国和马来西亚。最后,亚洲地区最不发达的主要国家:中国、越南、印度等组成这一队形的后卫。在经济增长的拐点出现后,日本、“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以及“亚洲四小虎”(马来西亚、秦国、印尼、菲律宾)的平均增长速度快于日本。换言之,整体“雁阵”的减速幅度远低于头雁(日本)的减速幅度。现代化的发展遵循的一个原则是:社会的发展可以分阶段展开、并作为科学的经验推广到其它地区。正因为如此,2011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江苏考察时提出“苏南地区应该搞一个整体的发展战略规划”的构想。这一构想也是基于苏南地区本身的经济发展实力——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乡收入差距小,社会和谐;县域经济发达,经济发展更加均衡;公共基础设施较好,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苏南的示范和借鉴作用值得期待
张二震(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2011年12月19日温家宝总理到苏州工业园区进行考察时,作出进一步指示:苏南地区应该搞一个整体发展战略规划,把苏南地区建设成全国的现代化示范区,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和带动效应。这是希望,是要求,也是责任。引领“第二个率先”,苏南重任在肩。苏南地区建设现代化示范区,不仅对于苏南地区的发展,而且对于江苏省以及全国乃至世界都将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已经成为提升江苏省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江苏乃至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就苏南地区建设现代化示范区,当好“第二个率先”的先行军,就其发展进程来看,可谓是正当其时。苏南地区建设现代化示范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苏南的伟大实践,对于丰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综合考虑当前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引领“第二个率先”,建设现代化示范区,苏南无疑责任在肩,也是最合适的地区,理应在“先试先行”中为其它地区继续探索出可供借鉴的发展之路。换言之,在推进基本现代化的进程中,苏南的示范和借鉴作用同样值得期待。苏南地区建设现代化示范区,尤其是通过四个示范区的打造,无疑会在基础硬件设施、产业配套层次以及综合软环境建设方面,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促进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真正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以发展促开放的“内外联动”的良性机制。
创新是现代化进程的动力和“加速器”
蒋伏心(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创新是现代化进程的动力和“加速器”。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反映的是由“旧”到“新”社会转化过程。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创新推动人类由农业时代步入工业时代,再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化,因此,应从创新发展的视角重新把握现代化的发展内涵。首先,创新领域的不断拓展为现代化多元化目标的实现提供前提。其次,非技术创新体系的完善使现代化发展日益开放化、网络化、系统化。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在性质上的互补性日益受到重视,第三,创新过程的开放性使区域现代化进程中合作与竞争共存。第四,创新的区域不平衡性形成现代化进程的空间差异。苏南地区作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先行区,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的探索为全国的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总体上来看,苏南率先实现现代化将在发展模式、城乡协调、区域合作等方面发挥示范效应。因此,创新导向下的苏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路径应是:聚合新能源发展与基础设施创新;创造创新共享平台;创新扩散与产业优化相耦合;合作基础上的社会、生态现代化进程。
正视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六大制约”
储东涛(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现代化进程具有“时空差异性”及“区域先发性”两大基本规律。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及其布局谋划,遵循了这种规律,体现了这种要求。我省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目前又面临着国家推进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通过率先发展、科学推进,苏南一定能发挥其“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地区努力跟进,从而对全省、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示范。但是,挑战从来就与机遇并存,苏南自身也存在着若干制约因素,切忌太过乐观、跑步“达标”。苏南建设国家现代化示范区的制约因素主要是:(1)在制造业仍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服务业依然是一条短腿。(2)在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区域内部差距越发凸显。(3)在国际市场需求明显萎缩的情况下,开放型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4)在“二元经济结构”并未消除的情况下,“多元社会结构”治理难度空前加大。(5)在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十分敏感的情况下,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任务非常繁重。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是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6)在人均GDP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情况下,防止滑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紧迫任务。
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陈爱蓓(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既是江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需要,也是推进大苏南甚至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机遇。这种大范围、跨行政区域管理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国内没有先例可循,需要在政策、法规等制度建设方面进行全盘思考,并依照法律程序制定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地方性法规,为示范区规划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现结合国、内外比较研究,提出如下建议:一、政策、法规等制度设计要贯穿清晰的创新一体化理念。二、将创新一体化保障性政策、法规置于示范区规范体系的核心地位。三、创新一体化扶持性政策措施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固化。四、在示范区建立高效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五、创新一体化的政策、法规要与国际规范兼容。六、形成执行创新一体化政策、法规的长效评估机制。
在改革创新苏南农村集体土地征使用制度上破题
包宗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现行苏南农村集体土地征使用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土地承包的零碎化和农村劳力非农就业流动的影响,导致农村部分耕地资源闲置和土地生产率不高;二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虚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产权不明晰,制约着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和资源有效配置,农户之间对土地的委托使用和自由让渡缺乏合法手续,责、权、利不清;三是现实中常常不能清晰划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用地界限,公益性征地范围过宽,农村集体土地征用标准不统一、补偿偏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标准低,子女就学、就业等社会保障不到位;四是现有法律和政策将农村户籍和土地权益捆绑在一起,拥有农民身份就拥有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权益,农民身份与这些利益不得分割,不得转让,更不得买卖,影响了城镇化建设进程。为此,苏南农村集体土地征使用制度必须改革创新。具体举措是:(1)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2)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大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和复垦力度,促进人口适度集聚;(3)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和跨社区置换机制;(4)探索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措施;(5)构建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机制;(6)配套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和公共财政制度改革,重点关注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苏南农村集体土地征使用制度改革创新目标: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初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土地征使用制度。
寻求土地集约利用的新方式是解决土地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
黄贤金(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土地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载体,更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2010年末,苏南地区人均耕地仅为0.38亩,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建设用地占全部土地面积的比重已经达到26.8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在高强度开发和高效率产出并存的土地利用现状下,科学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和人才支撑、以人为本的基本现代化道路对苏南地区土地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苏南地区正处于推进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奋斗期、确立科技创新增长动力的关键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还不够高,产业集群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处于转型期,目前仍偏重于外延型增长。经济增长对土地投入的依赖依然很大。在建设用地规模增长受国家用地指标严格控制的前提下,探索用地机制创新,寻求土地集约利用的新方式是解决苏南地区土地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在现有政策框架下,加大“二次开发力度”,调优工业用地空间及结构,增强用地政策对于新兴产业及战略要求的适应性,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有序开展土地整治,通过用地政策创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激发苏南地区经济增长的活力,保障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定位“大苏南”自主创新综合示范区更具全国特色和优势
魏守华(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近年来,国务院先后批准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和上海张江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比之下,江苏不仅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而且更拥有卓越的创新意识、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综合的产业配套能力和发达的区域创新体系。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要明确几个基本概念及其内涵。一是关于地理范围和示范区的名称。按照通常的习惯,苏南主要指苏州、无锡和常州三市所属的地理范围,而南京和镇江历史习惯上为宁镇板块。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容易形成地理范围上的歧义,即狭义的苏南地区(苏锡常地区),所以,是否将“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改名为“大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或“江苏宁沪线自主创新示范带”?二是创新示范区的定位,即示范什么?苏锡常三个城市主要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而大学、科研院所等知识创新源头较少,更多是技术创新的逆向路径,即“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路径,或者说是利用外部科技资源的外源式创新能力强,而宁镇地区的科教资源丰富,尤其是南京的科教资源居全国前五位,知识创新能力强,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相对于其他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来说,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势更多集中和体现在综合能力上,即从知识创新→技术应用→科技成果孵化→产业化→产业升级的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如果将“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定位于“大苏南自主创新综合示范区”,则可能在全国更有特色和优势。
用人类发展指数评价苏南现代化进程
于津平(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为了客观评价苏南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借鉴人类发展指数的评价方法对苏南地区2010年的现代化进程进行评估。苏南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为0.80,相当于2010年世界HDI排名第39位国家的水平,按照人类发展指数的大小,对苏南五市现代化进程的排名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苏州市、无锡市、南京市、常州市、镇江市。第一,用HDI指数衡量的苏南地区现代化水平与世界上排名第39位的国家相当,基本迈入极高人类发展指数经济体的门槛。第二,苏南的资源禀赋与韩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韩国现代化的经验值得苏南地区借鉴。第三,苏南地区的现代化水平与韩国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差距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可比性的指标项目。第四,苏南地区仍然处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化阶段,服务业比重小于韩国,加工贸易比重大于韩国。为服务业发展和贸易结构的优化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是苏南地区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努力方向。第五,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高中教育普及化、加大研发投入、重视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本建设、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的融合是推动苏南地区现代化的动力所在。第六,在新的发展时期,苏南地区应积极推动金融财政改革,着力于创新要素的培育和全球创新要素集聚、为高新技术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