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把妇女的民生幸福放在心上

发布时间:2012-10-31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张京霞    

  民生幸福,既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实现程度的主要标志。近年来,我省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引导妇女参与科技创新、村庄整治、基层民主自治等各项实践活动,尤其是在帮助弱势群体、促进妇女民生幸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维护和代表了妇女的权益,让广大妇女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推进妇女民生实事项目化,把实事办实

  关注和改善妇女民生,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近年来妇联的工作重点。一方面,我们积极寻求妇联组织服务民生幸福工程的工作着力点,努力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三维结合点上,主动协助党和政府改善事关妇女儿童民生的重点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不断增强社会化工作理念,引入项目化的运作手段,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推进妇女儿童实事项目,让有限的工作资源更加有效地对接到妇女儿童的需求上,真正让广大妇女儿童普受惠、长受惠。

  以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为龙头,依托省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平台,推动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每两年兴办一批实事项目,4年来分两批在推进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建设市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设立受害妇女庇护所、实施0-6岁残疾儿童康复治疗、改善农村学前儿童教育场所和中小学留守儿童食宿条件、单亲特困母亲帮扶、特困家庭儿童学前教育资助、免费婚检等方面先后推动实施了16件实事项目。同时,争取政府支持,将特困家庭妇女的妇科病免费检查、建设儿童快乐家园、儿童大病救助、0-3岁科学育儿工程等难点问题纳入省市各级政府的民生实事工程,累计投入近20亿元建成县以上妇女儿童活动中心91个,推动8个市实现免费婚检,建立单亲特困母亲帮扶基金,建成妇女庇护所97家,12900名0-6岁残疾儿童得到省级免费康复救助,450所农村初中新建扩建宿舍375个、食堂175个,为19.7万名留守儿童解决了食宿问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开展妇女创业就业援助,让难事不难

  就业创业是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准确把握妇女创业就业的层级性,开展“巾帼牵手就业创业援助行动”,突出农村留守妇女、女大学生、中低收入妇女三大群体,帮助增加工资性、经营性收入,确保不同阶层的妇女都能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面向农村留守妇女,大力发展来料加工,帮助实现增收致富。连续5年组织1300多名女经纪人赴义乌举办来料加工实务知识、电子商务、项目承接培训班,考察义乌国际商贸城和来料加工发包企业,提升她们承接业务的能力。在义乌国际商务城设立巾帼来料加工代表处,搭建产品展示窗口和来料加工业务接洽平台。创建巾帼示范来料加工基地,全省共命名250个省级巾帼示范来料加工基地,并给予每个基地2万元共计500万元的资金扶持,带动80万农村妇女从事来料加工业,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面向女大学生,深入开展SYB导师行动,帮助实现创业就业。一方面,我们发挥女企业家优势,组织3000多名女企业家与近2万名女大学生结对,连续4年举办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300多场,送岗位进校园、进社区,为120万名女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另一方面,我们鼓励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对全省43000多名女大学生免费开展了创业知识培训,设立了多个女大学生创业基金,对首次创业的女大学生进行资助。携手南京大学共同成立我省首个女大学生就业权益研究中心。建立女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指导和创业场地。关注女大学生村官创业,建立1186个女大学生村官创业园,扶持2000多名女大学生村官成功创业。

  面向大龄低技能妇女,打造“好苏嫂”家政品牌,帮助实现尽快就业。为帮助转移进城的农村妇女、零就业家庭的妇女尽快就业,省妇联整合已有的家庭服务资源,注册了“好苏嫂”巾帼家庭服务品牌,成立了“好苏嫂”家庭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品牌形象、培训教材、管理标准、经营模式的“四统一”,提升行业竞争力。大力开展家政岗前、岗中培训,全省共培训3.1万名家政服务员,鼓励2.2万名家政服务员获得职业技能证书,为全省23.5万户家庭提供优质服务。目前,全省共建“好苏嫂”门店97家,“好苏嫂”成为全国百强家庭服务企业。

  面向缺乏资金的妇女,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突破妇女创业的资金瓶颈,我们与财政、人社、人行、金融办等部门合作,在全省制定并落实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向全省各县增补担保基金2550万元,将农村妇女创业及农产品种养加销项目纳入贴息范围。到今年第二季度末,全省累计发放妇女小额贷款18.6亿元,带动妇女就业近30万人,已到期贷款还款率为99.7%。

  三、面向特殊人群倾斜,将好事办好

  随着民生幸福工程的推进,省妇联将关注的重心转向社会弱势群体、特殊人群,汇聚社会资源,纾解实际困难,形成一系列妇女儿童公益慈善品牌,为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尽心尽责。妇女儿童公益慈善品牌主要有:

  春蕾计划——捐资助学改变女童命运。从1994年开始,我们全面实施“春蕾计划”,动员爱心人士捐资助学,帮助女童完成学业。截至目前为止,“春蕾计划”共募集春蕾扶贫资金2亿多元,创建“春蕾学校”20所、创办冠名“春蕾班”1800多个、动员14万“社会妈妈”结对扶助,使近32万名困难家庭女童得到了有效资助。适应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启动了以资助贫困学生完成中等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春蕾圆梦工程”,帮助2000多人完成了大学教育。“春蕾计划”在实践中衍生出助孤、助医、助困、恒爱行动等多个子项,获得省政府颁发的“江苏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荣誉称号。

  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救治——福泽农村妇女。妇女宫颈癌、乳腺癌(以下简称“两癌”)已成为妇女健康的头号杀手。我们致力于“女性健康工程”,提高农村妇女“两癌”的查治率,降低死亡率,争取政府投入2.65亿元支持农村妇女“两癌”项目检查,全省共完成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244.07万人,完成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241.59万人,全省农村妇女病普查率已达到87.49%。推动政府将“两癌”治疗费用纳入城镇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报销范围以及政府大病救助保障体系。我们还借助社会组织、慈善机构的力量,多渠道筹资,累计获得全国“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283万元,尽可能使患病贫困妇女得到尽早治疗。

  儿童快乐家园——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心灵港湾。利用“妇女儿童之家”建到社区、村居的优势,引进“社工+义工+妇工”的社会工作方法,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提供时间相对集中、场所相对固定、有明确主题内涵、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使之成为留守流动儿童的“快乐家园”。“社会妈妈”、“爱心姐姐”等一大批巾帼志愿者走进儿童快乐家园,帮助补习功课、发展兴趣爱好,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感受到家的温暖、亲情的温馨。全省共创办留守流动儿童“快乐家园”232所。

  母亲邮包——提高贫困妇女生活质量。为保障贫困母亲的日常所需,帮助她们解决生活困难,我们发动社会各界,购买家庭小药箱、牙膏、洗衣粉、毛巾、毛毯、手套等日常生活必需品,通过“一对一”的定向捐助模式,将“母亲邮包”准确递送至贫困母亲手中。这项活动创建了普通人做慈善的平台,目前全省上下正积极广泛开展,仅省妇联机关就购买了500多个母亲邮包,邮寄到新疆伊黎州贫困妇女的手中。□

  (作者系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