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手浇灌民生幸福花

发布时间:2012-10-31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沈健等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民生幸福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衡量“两个率先”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把民生幸福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民心工程,贯穿于“两个率先”的全过程。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幸福工作中,省各职能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这里,我们编发一组来自省有关厅局的笔谈,向大家介绍幸福江苏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着力抓好教育民生实事

  沈 健

  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育人为本,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着力办好教育民生实事,为推进民生幸福、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大力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建立并完善当年新增危房当年消除的长效机制。实施以“新课桌、新板凳、新讲台、电灯亮”为主要内容的“三新一亮”工程。省财政投入3亿元,用两年时间实现了全省每一所农村中小学校有整洁的校园,有满足师生就餐需要的卫生食堂,有冷热饮用水,有水冲式厕所,有安全宿舍,寄宿生一人有一张床。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省财政投入3.5亿元专项资金,为全省所有合格小学和合格初中配齐计算机网络教室,苏南及沿江地区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域网,使所有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够上网。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理化生实验设备、体育器材、艺术教育器材、图书资料等“四项配套工程”建设。实施“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组织全省优秀的学科专家和教师,制作义务教育阶段24个学科2000课时的教学光盘,免费配送全省7200多所农村中小学。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省累计投入资金419亿元,改造和新建校舍3048万平方米。

  大力推进教师的科学配置和合理流动。实施“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在义务教育阶段遴选千所优质学校、万名骨干教师,与苏北农村千所薄弱学校实行“校对校”结对帮扶、对口支教。实施“万名优秀大学生支教工程”,“十一五”期间全省选派1万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苏北农村学校任教。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大力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全面实施县域内校长和骨干教师一定比例的定期交流制度,鼓励各地开展城乡间和学校间的师资对口支援、上挂下派,以及优秀师资送教下乡或“走教制”等多种形式的教师交流活动。

  着力解决特殊学生群体的就学问题。实施“特殊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全面实现了“每30万人口的县区建一所合格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全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6%。大力实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为近20万名留守少年儿童提供安全的宿舍、卫生的食堂。按照“流入地政府负责、公办学校接受为主”的政策,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教育问题,全省已接受84.5万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我省坚持把加强和改善教育系统民生作为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落脚点,努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是扶贫助学体系不断健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全面免除,同时按照每生每年小学750元、初中1000元的标准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为所有一、二年级在校学生提供助学金。普通高校、高中的生均助学金标准分别提高到3000元、1500元。“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辍)学”的目标在江苏已经实现。

  二是积极推进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坚守“不在分数线下降低一分,不在政策之外特批一人”的承诺,积极稳妥实施政策微调,促进高考方案更加完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高考安全保密万无一失。严格招生录取管理,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三是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公益巡讲,努力搭建“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专家在线咨询平台”,大力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程,全省高校毕业生总就业率连续6年超过95%。2012年省教育厅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