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如何深入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去年以来,沛县县委、县政府着眼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合,敏锐地抓住先后涌现3个国家级道德模范的有利契机,在全县大力开展了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的“做好人做好官”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在实践层面强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地生根。一年多来,“好人沛县”建设成效斐然。
——好人群体日渐壮大,争当好人蔚然成风。从去年9月至今年2月仅半年时间,沛县又有“自强孝亲好少年”谢长玉、“烈士陵园守护神”张悍华和“爱岗敬业好教师”秦燕、“孝老爱亲好媳妇”时贵荣、“见义勇为好小伙”汪辉5人登上中国好人榜。好人群体在沛县如星星之火,正成燎原之势。
——社会风尚不断好转,党风政风民风互促并进。党风正政风清必然带动民风,同样,好的民风促党风,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全县上下自觉把好人的崇高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讲道德、明礼仪、知荣辱、尚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加速形成。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好人文化成为优化发展环境的载体,转化为全县百万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共建美好家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全县科学发展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在全国百强县中也由第84位跃居第77位,微山湖省际边界地区也由全国闻名的百年纷争地区转变为区域共同发展示范区。
——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好人沛县”获广泛认同。“好人沛县”建设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日报》等媒体给予了报道,中国伦理学会专家学者莅临考察,给予高度评价……
沛县启示:植根民众生活沃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成功路径。
第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注意引领先进大众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是抽象的理念,要通过大众文化得到体现和传承。沛县县委、县政府利用“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榜样,通过“做好人、做好官”主题教育活动,将“好人现象”放大为“好人沛县”,着力建设“好人文化”,引导激励广大干群努力实践孝亲敬长、行善好义、公正廉明、乐群贵和、知荣明辱等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与广大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结合起来,虚功实做,从小事、小处抓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广大群众的具体生活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第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注重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社会变革进步大潮中也不可避免出现了诸如食品安全和“小悦悦事件”等道德滑坡现象,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道德状况的不满和忧虑。时代呼唤道德进步,公众期待好人社会。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引导人们树立以知荣明辱、趋善避恶的荣辱观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沛县大力开展评选“十佳好人”、道德模范活动,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寻访、组织推荐、公开评选,同时建设“好人广场”,设计建造道德模范主题群雕、好人事迹画廊等,强化“好人文化”。这些做法都是力图以模范人物感召人,以评选导向引领人,激励广大群众积极向善。活动虽平凡质朴,但对营造和优化良好社会道德风尚意义不容低估。
第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注重凝练、言约意丰、易记易循的价值观表述语。
应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虽然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但只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缺少言约意丰、鲜明精练的主题词或表述语表达,不便记循。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高层次理念导向与具体规范指导的统一,而要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众所掌握和遵行,就必须概括提炼言简意赅的表述语或主题词。但这项工作具有相当的难度,有了基层的提炼和实践经验,就能更好地从中归纳、凝练出更科学准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表述语。另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层次的区分,应该有国家层面和公民层面的不同要求和表述,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普通民众生活实践中落地生根,发挥更大的激励和引领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沛县的探索非常具有启迪价值。全县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好人好官标准”6000多件的基础上,组织召开多层次、多形式的座谈会、专家研讨会等350余场,参与人数达20万人,这本身就是对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其广泛认同的过程。经过全县人民大讨论,确定了“孝老爱亲、明礼诚信、乐善好义”的好人标准和“厚德爱民、勤廉务实、公道正派”的好官标准,这些标准质朴无华,却都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按照这一标准,大力表彰“好人”、学习“好人”、重用“好人”,必将使得“好人效应”急剧放大,引领更多人效仿!在这一过程中,群众、干部能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将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观念。
第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落实在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中。
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不仅更加繁荣、富裕,而且首先是一个明礼、仁爱、稳定、和谐的社会。近年来,我们面临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使得人际之间尤其是干群之间不和谐因素增多。要解决这些问题,固然要依赖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但从价值观念、思想道德意识上加强对公民的引导,无疑是化解矛盾、抵消不稳定因素的强有力手段。同时,提高公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做好人,鼓励干部在为人民服务中做好官,在全社会形成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的社会风尚,就会为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注入生机和动力,有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事实正是如此,两年来,按照省定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沛县已有22个达标,总体达标率为88%,全国百强县中前进8位。今年,沛县在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跃居全市第一方阵的基础上,正冲刺“全面小康”。
再说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支撑,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所谓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从人的视角看,“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我身心的和谐,这几方面缺一不可。在这些和谐中,最为基本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而做好人、做好官则是和谐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的基本条件。社会上好人好官多了,人际关系就会宽松融洽,社会就能稳定有序,纯朴的道德风尚就会在整个社会蔚然形成,这也无疑是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所必须的。沛县通过宣传表彰“好人”先进事迹,除了评选“十佳好人”活动常态化外,还结合不同行业、职业,评选“十佳公务员”、“十佳教师”、“十佳村官”、“十佳新农民”等系列“十佳”,使好人、好官在各自职业生活中都能学有榜样,以此在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力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进程。
道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人好官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广大群众中蕴含着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无限活力和创造精神。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坚持将“双做”活动持之以恒地抓实抓好,更多的好人、好官将会涌现于人杰地灵的沛县大地,深入开展的“好人沛县”建设,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实践中做出更加出色的成绩!□
(文章来自江苏师范大学国家课题组、苏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实践研究基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