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基础性工作,是党的“生命工程”。近年来,泰州市坚持以“为民党建”为统揽,积极创新思路、拓宽渠道,不断创设全方位、多层次联系服务群众的新载体、新机制,有效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改善。
群众工作团: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群众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于群众更强大;没有一种使命,比服务于群众更神圣。全市15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市委号召,以“增进与群众感情、真心为群众解难”为己任,借助“三解三促”契机,主动对接基层群众需求、地方发展需要,自发组建起200多个“群众工作团”,打响了一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的“黄桥战役”,不时上演着“干群一家亲、干群鱼水情”的生动场景。
沉下去、找问题,不让“小矛盾”演成“大麻烦”。通过深入矛盾多发、纠纷不断,社会风气较差、干群关系相对紧张的地区,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关注苗头倾向,查找问题症结,真正做到什么矛盾突出就化解什么矛盾、什么环节薄弱就加强什么环节,推动基层和谐发展。
化积案、攻难题,不让“小心结”引发“大冲突”。让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讲、诉有处求,对一些情况属实、反映准确的信访件,采取挂牌督办、问题销号、效果评议等办法,积极予以化解,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对一些自认为有理、委屈,实则无理的重访、缠访人员,耐心说服教育,舒缓情绪,避免发生一些大的事件、冲突。
寻良策、办实事,不让“小困难”影响“大发展”。围绕“调优产业结构、促进基层发展”,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户,帮助理清思路、出谋划策、多办实事,亲身体验泥土之辛、稼穑之苦,真正做到哪个基层党组织发展遇到难题,哪里就有工作队员的身影;哪里有困难党员群众,哪里就有工作队员的足迹。
据统计,自工作团成立以来,共帮助解决发展难题2200个,招引落户项目918个,争取帮扶资金11.2亿元;化解信访积案321起,消除矛盾隐患875个。这一做法得到了江苏省委领导同志的肯定。
为民代理员:变“群众烦心”为“干部跑腿”
做好群众工作,就得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近年来,针对不少乡镇合并后行政区域变大,导致群众办事远、难、繁的实际,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了“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建成市(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为民服务窗口(站、室)。一支以镇、村干部和农村党员义工为主体,多达1.8万人的代理员队伍应运而生,为群众提供“统一受理——限时办结——及时反馈”服务,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直面群众,延伸触角,让服务“零距离”。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延伸到每个角落。代理员深入农家院舍、田间地头、车间班组,主动上门问需求、找服务、揽任务,做到群众有需要,代理员就有行动、有回应。
去繁化简,提速增效,让服务“零障碍”。以实施行政提速、简化程序为核心,编印《为民办事全程代理服务指南》,制定服务流程图,明确代理员职责,发放代理联系卡,为群众提供高效、快捷、优质的服务。
规范操作,严格管理,让服务“零投诉”。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定措施、践承诺,防止和杜绝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实行一事一登记制度,每办完一事后,立即征求服务对象意见;建立回访制度,定期上门回访,跟踪问效;严格责任追究,对无正当理由延迟办理的,坚决追究当事人责任。
2012年上半年,累计受理群众申请事项3.28万件,办结3.14万件,基本做到了“民有所求,我有所应”。镇村便民服务标准项目,入围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党群服务社:变“单兵作战”为“模块行动”
做好群众工作,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键还要有为民服务的网络。我市积极整合组织资源,放大“党员中心户”效应,探索建立起“党群服务社”,进一步织密织牢农村基层服务网格。
定网格、强功能,服务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按照“一党小组一服务社”要求,在所有村(涉农社区)村民小组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中普遍成立党小组,并依托党小组建立“党群服务社”。目前,全市共建立1.2万多个“党群服务社”。同时,将村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网格,规定一个服务社对应一个单元网格,着力打造“零距离服务圈”。
定职责、强执行,服务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规定“党群服务社”重点履行政策宣传、教育引导、矛盾化解、民情搜集及上传等方面的职责。坚持将职责公示上墙,形成倒逼机制,促使有关责任人主动作为,及时服务上门,牢牢把握群众工作的主动权。截至目前,服务社累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8万余个,化解各类纠纷8600多起。
定制度、强管理,服务由“短期”向“长效”转变。“党群服务社”实行与“党员中心户”合并建设,形成整体模块,工作人员由党员中心户、骨干党员或有服务能力的党员构成,社长一般由党小组长担任。及时向党员群众告知服务社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地址和服务事项等内容,方便党员群众联系。建立值班制度和首问负责制度等,不断完善服务社运行机制,使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普遍化、长效化。
社会事业站:变“多头找人”为“一体服务”
凡是有利于推进工作、有利于服务群众的创新举措都可以大胆去探索、去尝试。针对以往不少机关部门各自在村(居)设立协管员、职责难明确,农民办事“多头找人”的现象,我市探索建立了村级社会事业工作站,将十多项社会事业职能有效整合,由大学生“村官”管理,实现“一站式”服务。
“多员”变“一员”,让村民“一站到底”。把涉及社会事业多部门的职能统一融合到工作站内,分别设置劳保、文体、科教、民政、综治、公共卫生等专管员。村民有创业就业需求的、有邻里纠纷需要调解的、有家用电器需要修理的等等,都可以打个电话或直接到工作站来,专管员便会立即办理、帮助解决。
“兼职”变“专职”,让村民“沟通自如”。安排熟悉相关业务的大学生“村官”,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担任社会事业工作站站长,负责工作站的日常事务管理,协调专管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消除沟通障碍,把难理解的事情解释清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专业术语口语化。
“专网”进“站内”,让村民“足不出村”。铺设专门网线到村(居),推行“网上办公、即时办理”,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直接办理各类社会事务,被群众形容为“只进一个门,一摞子事都办成”。目前,全市80%以上村(居)建成了社会事业工作站,累计为民办理各类社会事务9.8万余件。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做好群众工作,最为关键也最为核心的是要心中装着群众,对群众有感情。我市探索推行的“群众工作团”、“为民代理员”、“党员服务社”、“社会事业站”,无不处处透视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时代要求,彰显出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深刻情怀,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系中共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