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原”迈向“高峰”

——江苏推进文化繁荣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2-12-07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曹巧兰    

  在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过程中,江苏宣传文化系统把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作为重要突破口,大力提供政策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环境,有力推动全省精品佳作迭现、优秀人才辈出,各文艺门类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我省的主要做法是:

  加强组织引导,突出重点促繁荣。坚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加强创作规划引导,突出重点题材、重点领域打造精品力作。在重点题材上,着力抓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创作,近年来每年召开题材规划会,围绕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迎接十八大等重大节庆和重大活动,提前做好重点作品创作规划,做到实施一批、准备一批、酝酿一批,滚动发展;先后组织了“诗词歌赋咏江苏”优秀作品征集、“百名画家万里写生”、“美在新江苏”采风创作等系列活动,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两个率先”火热实践,创作更多优秀现实题材作品。在重点领域上,突出抓好文学、影视、舞台剧、动漫等作品创作,实施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资助办法,每年精选一批项目精心打磨,重点项目最多可获总投资40%的资助,项目赢利后资助资金滚动到下一个扶持项目;今年专门成立剧本中心,面向全国征集优秀剧本,着力提高原创能力。

  坚持改革创新,面向市场促繁荣。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催生文艺精品的强大动力,着力推动体制改革优势转化为现实文化生产力,推动各类创作主体以开拓市场求生存、以提高艺术质量求发展。全省105家院团全部转企改制,面向大众、走向市场,有效激发创作活力。率先改制的省演艺集团成功推出昆剧《1699·桃花扇》、现代京剧《飘逸的红纱巾》等系列舞台艺术精品。金坛市华罗庚艺术团自2003年改制以后,8年来共推出《少年华罗庚》、《留守小孩》等4部现实题材儿童剧,不但个个获奖,更在全国各地巡演超过4000场,观众超过400万人次,创造了县级剧团的“演出神话”。省属重点文化集团通过资源重组打造一批新的创作主体,省广电总台专门组建幸福蓝海集团,与国内外知名公司、导演合作,推出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老大的幸福》等一批引起很大反响的优秀作品,形成全国关注的“江苏广电现象”;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创办影业公司,致力于把丰富的文学出版资源转化为影视精品,推出的《裸婚时代》等作品成为全国收视热点。各地着力打造了一批专业化创作团队,苏州滑稽剧团推出《一二三,起步走》、《青春跑道》、《顾家姆妈》等精品剧目,不仅屡获全国大奖,而且深受市场欢迎;无锡歌舞剧院成功推出《阿炳》、《红河谷》、《秀娘》等一批优秀舞剧,其中多部剧目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放大品牌效应,拓展平台促繁荣。坚持立足江苏、放眼全国,整合多方资源,高起点策划、高质量培育重点文化品牌,带动文艺创作生产整体水平提升。一方面,积极承办中国昆曲艺术节、曲艺牡丹奖颁奖和音乐金钟(民乐)奖等国家级文化活动,努力推动江苏成为海内外有影响的文化艺术交流展示中心,充分展示江苏区域文化特色和精品创作实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省文艺队伍整体实力强、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着力打造百家金陵画展、文学苏军、吴文化节、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等品牌,使之成为江苏重要文化标识,为优秀作品提供高层次展示平台。刚刚结束的首届江苏文化艺术节,一个月中,36场优秀作品展演展览展示,1200多场各类文化活动次第登场,艺术节因此成为优秀文艺作品争奇斗艳的园地,成为艺术家展示才华的舞台,成为人民群众欢乐喜庆的节日,受到全省人民的热烈欢迎。一系列重大品牌活动的持续举办,有效扩大了江苏作品、江苏人才的知名度、影响力,巩固放大了江苏文艺创作的优势。

  注重人才培养,强化队伍促繁荣。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大力实施高层次文化人才工程,加大人才培育、引进和聚集力度,着力构筑文化人才高地。一方面,大力培养人才,持续组织省“五个一批人才”在北大研修,并赴欧洲进修考察,开创了全国宣传文化系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每年举办全省文艺家读书班、青年作家读书班、中青年戏剧创作培训班等,促进作家艺术家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大力推介人才,为孙晓云、徐利明等举办个人作品展,组织“江苏省首批中青年优秀演艺人才专场演出”系列活动,先后推出了李洁、张其萍、李政成、任洁·杨婷婷组合的四个专场演出,并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既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舞台,又加大了推介宣传办度,让这些文化苏军的代表走向全国。

  完善评价机制,强化激励促繁荣。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健全完善文艺创作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积极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营造良好环境条件。近年来,着力加强了文艺评论阵地、队伍建设,定期表彰和奖励优秀文艺评论工作者。省作协启动“壹丛书”编辑出版工程,专门为40岁以下并且从未出过书稿的青年作者提供免费出版机会,已有328位“70后”作家得以“圆梦”。省各主要媒体都开设了文艺评论专栏、专题,省广电总台开设了《看文化》专栏,在江苏卫视、江苏国际频道、江苏综艺频道播出。我省还制定了实施优秀文化成果奖励办法、优秀文化人才表彰办法,设立了“紫金文化奖章”,每年评选年度十大杰出文化人物,对获得全国性重要奖项以及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文化成果、文化人才给予重奖。这些举措都树立了鲜明的工作导向,极大地调动了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不懈努力赢得硕果满枝,辛勤耕耘换来春色满园。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省文艺呈现出精品佳作不断推出、优秀人才纷纷涌现、文化品牌影响日益扩大的喜人景象,江苏文艺创作正从“高原”迈向“高峰”。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江苏作家共出版长篇小说120部,全省创作电影49部、电视剧782436集、动漫22513万多分钟,每年新创和加工剧目100台左右,成功推出小说《推拿》,电影《秋之白华》、《南京!南京!》,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等一批优秀作品。在不久前公布的全国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结果中,我省有9部作品获奖,总数居全国第二。

  回顾这些年我省在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有一些体会,也是今后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的努力方向。一是切实加强对文艺创作生产的引导。只有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引导方式,尊重文艺规律和创作规律,不断完善重点文艺工程的组织方式,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完善文化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才能形成有利于文艺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坚持推进文艺创作资源整合。只有立足江苏实际,着眼文艺创作发展前沿,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兼收并蓄的襟怀,充分吸纳、整合省内、国内甚至国际最优质的文化人才、创意、技术、资本等资源,才能形成有利于文艺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大力推动文化创新。只有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传播途径的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当前,江苏正处于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两个率先”的崭新实践为文化繁荣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提供了不竭源泉。我省将围绕文化强省建设目标和总体要求,继续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艺精品,推出更多各门类拔尖人才,不断提高江苏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