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江苏文化艺术节于9月9日—10月10日在全省隆重举行,充分展示了江苏文化建设成就,为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氛围。文化艺术节结束之后,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首届中国江苏文化艺术节组委会副主任章剑华就这届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记者:首届中国·江苏文化艺术节取得了哪些丰硕成果?
章剑华: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时一个多月的首届江苏文化艺术节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艺术节主题鲜明、基调昂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群众、覆盖广泛,真正办成了“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在全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到全省人民的热烈欢迎,省委、省政府领导给予充分肯定。
1.着力营造了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热烈喜庆、欢乐祥和的浓厚氛围。展示辉煌成就、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是本次艺术节的主题主线。艺术节从总体创意策划到各项具体活动的组织实施,从媒体的宣传报道到各地城乡文化活动的开展,都突出展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成果,突出展示全省人民弘扬“三创三先”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十八大召开的精神风貌。艺术节的开闭幕式及13个市的广场演出节目,都注重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汲取素材,通过现场的LED大屏,通过歌舞、快板、戏曲联唱、小品等形式,生动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乡的历史巨变。特别是“幸福江苏·光影十年”摄影作品展,吸引广大摄影专业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用镜头聚焦江苏新建设、新发展、新成果,充分展现城乡人民生活的新改善、新提升。这些展览和演出,在丰富中秋、国庆全省人民节日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十八大的召开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2.生动展示了近年来江苏文化建设成就。充分展示近年来江苏文化艺术事业的最新成就、最高水平,是我们创办艺术节的重要任务。艺术节中,省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展演的17台剧目、“江苏百名画家万里写生活动”成果汇报展展出的270幅作品、“江苏省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精品工程”(一、二期)作品展展出的71幅作品、各地广场文化活动中演出的文艺节目等,都是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关注时代、深入生活、精心创作的优秀成果,许多获得了全国、全省性奖项。这批精品力作的精彩亮相,既是各地各部门近年来推进文化建设工程、促进文艺繁荣取得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提升了各项展览、演出的艺术水准,保证了艺术节的整体质量。
3.发现和推出了一批新人新作。新人持续涌现、新作不断推出,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标志,也是我们创办艺术节的重要目的。艺术节期间,“红梅飘香”青年戏曲演员演唱大赛、“歌乐飞扬”声乐、器乐全国获奖演员专场音乐会、“百名画家画江苏”写作创作成果展等都推出了新人新作。“幸福江苏·光影十年”摄影展,共收到全省各地来稿5000多幅,经评选共遴选出优秀作品200幅,评选出获奖作品32幅。这些新人新作的推出,是本次艺术节取得的重要成果,也为江苏文艺再攀新高峰增添了发展后劲,为江苏文化强省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4.极大丰富了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本次艺术节的落脚点。艺术节期间,36场优秀文化作品展演展览展示、13场送欢乐下基层演出、1200多场广场文化活动,遍布城乡、形式多样,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许多观众都表示,广场演出很有地方特色,看得开心,希望这样的演出能经常举办。不少普通群众还直接走上了舞台,各地都有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4、5岁的儿童参加演出。在“天天有演出、市市有活动、人人可参与”办节思路的引导下,一个月以来,我省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共享文化盛宴。
5.有力促进了文化交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各艺术门类相互学习提高,是大型艺术节的重要功能。艺术节期间,中外舞台艺术剧目展演在南京的主要剧场演出音乐剧《妈妈咪呀》等11台来自以色列、加拿大以及北京、台湾等地的优秀剧目,涉及交响乐、民乐、爵士乐等门类,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兰亭群星荟金陵”——全国书法精品邀请展、“金石之声”国际雕塑邀请展等也汇聚了国内外各艺术门类的优秀作品。这些演出和展览,在带给广大观众审美享受的同时,也给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观摩学习、艺术交流机会。同时,“文化的境像”和“转型与创新”两个论坛,邀请中外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共同交流、探讨,对我省进一步明晰文化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提供了有益启示与借鉴。
记者:首届中国·江苏文化艺术节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章剑华:这次艺术节主题突出、特点鲜明,是江苏文化艺术的一次盛会,在全省文艺界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开创性。近年来,全省宣传文化系统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更加自觉主动地承担起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重任,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回应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创办一个全省性艺术节,为全面展示江苏文化改革发展的喜人成绩提供一个新载体、新平台,具有开创性。同时,在办节地点上,不仅在省城南京组织活动,还发动十三个省辖市分别举办活动,并在无锡举办闭幕式,进一步扩大了艺术节的覆盖面,具有开创性。在安排活动内容时,不仅有省内的文化活动,还有来自省外、国外的精彩演出和展览,具有开创性。正是由于这些开创性,本次艺术节起点高、水平高,给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也将对江苏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综合性。艺术节在内容安排上,既有戏曲、书画、音乐、舞蹈、摄影、雕塑等众多艺术门类,又有覆盖城乡、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既有优秀作品的展演展览展示,又有新人新作的大赛评比;既有开闭幕式上的精彩文艺演出,又有论坛上的学术交流、观点碰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参与人员上,既有戏剧、音乐、美术等各艺术门类的专业人士,又有热爱艺术的普通群众。在场地安排上,既有以省会为中心的主场地,又有省市联动、遍布全省的分场地。这些综合性的安排,尽管组织工作的难度较大,但有利于吸引各门类艺术家广泛参与、关注,有利于动员广大群众融入、分享,也使本次艺术节成为一次规格高、规模大、时间长、内容丰富的文化艺术盛会。
联动性。艺术节期间,各主办单位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各自承担的任务,在共同承办的活动中也做到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为艺术节圆满成功提供了坚实保障。部门联动之外,还有省市联动,省舞台艺术精品展演、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等都延伸到市县一级,有的还到了乡镇,真正做到了上下联动、遍及城乡。在注重联动性方面,我们还重视发挥江苏高等院校多、文化人才多的优势,吸引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共同参与,不仅扩大了艺术节的覆盖面,也丰富了高校的校园文化生活。省市联动、部门联动、开放办节,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本次艺术节的一次成功探索。
记者:首届中国·江苏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有哪些深刻的启示?
章剑华:回顾本次艺术节从创意到闭幕的整个历程,总结其成功经验,对我们今后继续举办艺术节并不断提高办节水平,有着诸多启示。
(一)江苏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是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的重要前提。本次艺术节主题鲜明、特色浓郁、精彩纷呈,艺术节展示内容的精彩,正是近年来我省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生动缩影。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省文艺创作形成了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喜人景象,成功推出小说《推拿》、舞剧《秀娘》、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电影《秋之白华》等一批优秀作品,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实践证明,正是这些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优秀作品为本次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要继续举办艺术节,首先还是要确保有足够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成果作为基础。
(二)全社会广泛参与是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的重要保障。省委、省政府对办好首届江苏文化艺术节非常重视,罗志军书记、李学勇省长多次给予亲切关心,并出席艺术节开幕式;王燕文部长亲自策划并指导艺术节的各项工作。以省委宣传部为牵头单位的组委会,承担了文化艺术节的总体策划、组织领导及活动方案的审定等职责;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在艺术节的举办过程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高校师生、城乡基层文艺爱好者积极参与,在各项文化活动中各展所长、各得其乐;中央各驻苏媒体和省市主要媒体对艺术节的各项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报道,为艺术节营造了隆重热烈的氛围。实践证明,正是有了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各方面的踊跃支持,本次艺术节才取得了圆满成功;也只有充分激发社会各方的智慧和热情,艺术节的持续发展才有保证。
(三)人民群众的拥护、满意和支持是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的重要基础。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效果由人民评判、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本次艺术节取得成功的又一个“奥秘”。一个月的时间中,优秀剧目轮番上演、精彩展览次第亮相、惠民演出遍布城乡,共同传递着江苏群众的文化幸福;剧目贴近实际、演出降低票价、展览现场讲解,让老百姓看得起、走得近、看得懂;许多普通群众还走上舞台、拿起画笔、端起相机,当上了文化的主人翁、创造者。这一切,都使本次艺术节成为艺术与人民群众热烈交流的盛典,成为人民群众与艺术激情联欢的节日。实践证明,只有将文化建设的成果由全民共享,更好地满足群众求知、求富、求美、求乐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我们举办艺术节的目的才得以最终实现。
(四)借鉴经验、注重积累,把文化艺术节办成江苏品牌,办出世界影响,是今后办节努力的方向。一是具有连续性和可预见性。坚持把办好艺术节作为推动全省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抓手常抓不懈。组委会已明确,江苏文化艺术节今后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在国庆前后举办,并且在形式上也将具有连续性和可预见性。这样,一些有意参与艺术节的文艺院团、文艺工作者可以早作准备,广大文艺爱好者和观众也有了一种值得的期待。二是瞄准全国一流水平。坚持高标准策划创意,精心提炼主题,创新方式办节,着力提高办节水平;坚持贴近时代、贴近民众、贴近社会,不断扩大社会参与,吸引全国更多的优秀作品优秀人才参与其中,把江苏艺术节打造成文艺界普遍关心、踊跃参与的全国性文化艺术展示平台。三是推出新人新作。坚持把出作品出人才作为举办艺术节的中心任务,通过评比表彰、展演展览等多种形式发现新人、锻炼新人、推出新人,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性机制;通过举办艺术节,引导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单位新创一批、打磨一批、贮备一批优秀作品,形成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让艺术节成为新人新作崭露头角、不断涌现的新舞台。四是提高开放度和国际性。坚持开放办节,扩大对外交流,邀请更多优秀的境外文艺团体、文艺作品参加展演展示,更好地架起我省与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文化合作交流的桥梁,不断扩大江苏文化艺术的国际影响、树立展示江苏良好的国际形象。
记者:如何以这次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做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章剑华:党的十八即将召开,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八大精神,是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最重要的任务。这次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为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营造了热烈、喜庆、祥和的浓厚氛围。接下来,我们要将举办本次文化盛会的巨大热情,转化为推进文化建设工程、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巨大动力,做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全力以赴为党的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继续深化“7.23”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成功实践的宣传,深化“科学发展在江苏、成就辉煌看十年”主题宣传,深化思想道德建设宣传,在全社会着力营造强大舆论声势和浓厚社会氛围。要对照目标任务,切实推动文化建设工程各项任务的落实。继续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社科强省建设,特别是巩固拓展文化体制改革和事业产业发展成果,积极稳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突出培育企业、发展园区、创新业态,大力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与金融对接,努力推动江苏文化产业实现新的更大突破;继续大力实施系列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精心组织好省第八届“五个一工程”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推动出精品出人才,评选颁发首批“紫金文化奖章”。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