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战略支点,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充分发挥“投向引导”功能,形成有效投资需求,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充分认识有效投资在调结构促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期,既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又要加快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一时期,消费拉动、创新驱动无疑是发展路径的重要选项,但有效的固定资产投资亦不可或缺,且在某些领域还愈加显得重要。
有效投资既是拉动需求的动力源,也是创造供给的生力军。在“三驾马车”中投资不同于消费和出口,具有供求的双重功效,既能拉动需求又可形成供给,在拉动需求的同时,可以直接或间接带动新的生产力布局,促使供给与需求的良性互动。投资形成的供求是社会再生产当中两个重要环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来得更直接、更有效。
有效投资既可以扩张增量,也可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扩大有效投资,加快资本形成,一方面可以通过增量扩张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量投向的调整来影响和牵引产业结构调整,用今天的“投入”引导明天的“产出”,达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的目的。
有效投资既可以产生自身的增长效应,还可以为扩大消费和出口创造条件。投资在发挥自身供求双重效应、推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打造载体和平台,提升消费、出口的规模和水平,进而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譬如在一些大中城市,正是一些“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建成,集聚了消费规模,提升了消费档次。现在要提高外资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扭转外贸下滑的势头,仍然要靠一系列产业产品升级换代项目的投入来实现。
有效投资既有适当超前的先行性,又有长期释放效益的持续性。适当超前、起点较高的投资会为一个地方形成先发优势,在周期性的经济增长中抢占先机;同时这种投资还具有长期发挥作用的缓释效益。现在正处在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当口,更需要上一大批起点高、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为下一轮新的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江苏有效投资在调整经济结构中起到了明显成效
江苏不同时期的发展,有效投资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有效投资的累积和效应释放的过程:产业项目的不断投入壮大了经济规模,投资导向的不断优化提升了发展质态,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营造了率先平台。今年以来,一系列有效投资的大手笔,更是为调整经济、产业结构,稳定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重大项目投资起到了支撑性作用。江苏将重大项目投资作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抓手,布局实施了涵盖基础设施、新兴产业、民生工程等200项重大项目,由于符合产业政策导向,前期工作抓得实,建设过程抓得紧,200项重大项目实施进展较快,成效显著,在“稳增长,调结构”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今年以来,重大项目实现投资已超过2千亿元,直接和间接拉动经济增长2个点左右;同时也有力地助推了产业结构调整,其成效正逐步显现。
新兴产业项目投资起到了导向性作用。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江苏产业投资正发生着积极变化。更加注重对服务业的投资,一大批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社会性服务业项目陆续实施。更加注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大幅度增长,近两年年均增长达到27%。更加注重工业技术改造的投资,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在加快,今年上半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两成多。
城乡统筹项目投资起到了互促性作用。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要求,实施了一大批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投资项目。通过机场港口、桥梁高速、城市轻轨、信息通信等项目的实施,大大提升了中心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带动辐射功能。
社会民生项目投资起到了多重性作用。这几年江苏在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事业、民生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加大了对社会事业、民生的硬件投入,新上了一大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惠及群众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环境、安全、住房等方面的投资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有效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改善了民生,而且拉动了经济增长,同时由于民生基础设施的改善,又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居民消费;由于社会公共设施的健全,又提升了社会管理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这类投资的多重效应非常显著。
当前优化投资结构的投资指向
当前,我们要看到,世界经济正蕴育着新一轮周期性大发展的机遇。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脚步已悄然走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的有机结合,将大大延伸扩展产业升级空间,由此形成的新经济模式将创造巨大的增长需求。中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和转型升级双轨并进阶段,按照世界工业化一般发展规律,中国工业化至少还有20年的快速增长期;中国的城市化率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差20个百分点,如此大的城市化潜力将会给未来经济带来巨大的增长动力;转型升级所对应的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发展以及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则将对经济发展带来持续强劲的增长。江苏除了具备以上这些发展空间外,还面临着“两个率先”所形成的发展契机,尤其是随着基本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施,将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在发展的层次上会有更多的需求,也会带来更广的发展空间。
抓住机遇,迎接新的一轮经济发展,当前最为紧迫的就是要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有效投资的力度。根据这样的投资指向,江苏应在10个方面加大有效投入的力度。一是立足于适当超前,继续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同时从完善功能的角度,再上一批相关的配套延伸项目。二是立足于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一批金融、物流、信息化等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业项目。三是立足于高端引领,实施一批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四是立足于增强企业发展竞争力,加快实施一批提升传统产业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五是立足于城镇化提升,实施一批轻轨、公交化改造、供排水等增强城市功能项目。六是立足于社会功能的完善,实施一批学校、医院、体育文化场馆等项目。七是立足于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实施一批创业园区、就业培训基地、商业连锁、菜场等民生项目。八是立足于生态发展,实施一批治污、减排、监测等环保项目。九是立足于新农村建设,实施一批村庄环境整治、农田水利、农村公路改造等三农项目。十是立足于改善居住条件,实施一批保障性住房、老城改造等项目。
加快有效投资项目的实施还需要相关机制做保障。要完善项目的前期论证机制,确保项目符合政策、助推转型、促进发展,防止盲目投资;要建立项目持续推进的储备机制,从筛选论证到确定报审直到组织实施,形成循序渐进式连续不断的项目储备机制;要创建项目投融资机制,落实好国家鼓励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及时出台投资指导目录,努力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样化的投融资机制;要强化高效的项目推进机制,提高项目的组织化程度,及时破解土地、资金、社会纠纷等一系列问题,为项目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环境;要健全项目效益评估机制,对项目的投资绩效、风险控制、外部影响等进行全方位适时评估,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作者系江苏省统计局副局长)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