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思想政治工作,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提高人的工作,被誉为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新的形势下,人们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工作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导致情绪波动,影响身心健康。这就要求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给人以情感温暖、心理疏导和精神力量,培育健康文明的社会心态,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注重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而以人为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求发展,促进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从而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人文关怀,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
注重人文关怀,实质是关心人,体现在切实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一切行动都与其利益有关。利益的实现就是需要的满足。就人的思想活动规律而言,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一定的思想动机支配的,一定的思想动机又是由一定的需要引起的。适应和满足人的需要、维护和实现人的利益,是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的关键。关注和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充分了解人的需要,掌握人的需要的发展变化规律,从满足人的正当需要出发,多方面适应并满足人的需要,努力做到“因需利导”,思想政治工作才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要注重人文关怀,把思想教育与真诚关心结合起来,既加强思想沟通,又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注重人文关怀,目标是提高人,体现在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注重人文关怀,就是要鼓励个性发展,满足人的价值追求,使每个人的潜能和智慧得到充分发挥。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个性,有着特定的心理品质,包括动机、意志、气质、情感等。在人的个性品质中,既有独立、坚韧、开拓、进取等积极阳光的一面,又有惰性、保守、依赖、松懈等消极阴暗的一面。在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重视人自身的建设和个性发展,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抑制人的消极个性,激发人的积极个性,真正为每个人的个性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环境保证、方法保证,从每个人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工作和生活实际等客观因素,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地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开发个体潜在的闪光点,给每个人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其能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提高人、丰富人,以受教育者感知到为准,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成效。
一是真诚关心,以情感人。情感冷暖,人心自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从某种意义上说,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情感越融洽,心理沟通越顺畅,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要带着真情实意去做思想政治工作,真诚关心受教育者,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其着想,在释疑解惑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缓解其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努力满足其合理的利益诉求。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着手,多为受教育者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将大道理转化为贴近生活的小道理,以人文关怀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理想效果。
二是平等交流,以理服人。人和人是平等的,互相尊重是语言沟通和思想交流的前提。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往往令人反感,结果事与愿违,不仅谈不拢,反会激化矛盾。做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要从内心深处尊重受教育者,平等待人,尊重对方的人格和权利,耐心听取对方的表达,顺着对方的思路深入细致地进行正确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广交朋友的过程。教育者要以平等的身份、地位和态度,把教育对象视为自己的朋友和亲人,交心知心,坦诚相待,以达到感情上的相互理解,思想上的相互信任,在商谈探讨中谋求共识,在相互尊重中寻求一致。
三是心理疏导,排解压力。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竞争压力的加大,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更多地以心理问题、个体思想以及道德问题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必须有效进行心理疏导,透过问题的表面现象,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和觉悟,促使其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融入思想政治工作,把心理干预机制引入思想政治工作,通过采取聘请心理专家解答、建立人员心理健康档案、召开心理恳谈会等方法,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为实现人的心理和谐提供良好的保障。
四是开展活动,寓教于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享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热切愿望,而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能够起到帮助人们舒缓心情、调整心态、滋养心灵的作用。寓思想政治工作于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也是一种人文关怀。以健康、高尚、文明的娱乐活动来焕发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斗志,可以增强人们的参与兴趣,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整人的思想情绪和心理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和引导人的价值取向。面对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积极拓展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各种活动,给受教育者展示才华、交流情感、锻炼能力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感受人文关怀,增强积极情感体验,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人事处)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