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三秋之际,金色的中国诗坛又收获了一部新诗集,它就是著名诗人顾浩精心创作的《尧天旋律》。全集收诗100篇,每篇都是短小精悍的百字诗,抒情言志,包罗万象,写作年代上起2009年初,下至2012年中,历时三年半,新近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说起顾浩,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长期坚持新词体创作的老作家。从1995年出版第一部词集《金陵春草》开始,他已经从事诗词革新与创作近20个年头,先后出版了8部诗词集,真可谓一位孜孜以求且收获丰富的老诗人、老词家。
不过,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顾浩创作的8部诗词集,前7部都是围绕着新词革新作出的探索,他自己称之为“新古体词”。虽然他的“新古体词”在诗坛还有不同看法,但大多数人都支持他的这种改革与创新,并为他所取得的成绩鼓掌叫好。笔者也曾有文对他的“新古体词”的艺术特色与成就作过比较详尽的论述,且高度赞赏他为此作出的不懈努力。现在,顾浩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他要继续开展他的新诗体创作的探索。经过较长时期的酝酿和实践,他终于又向读者捧出了这样一部新诗集。
这部新诗集的最大特点、也是诗人的最可称道之处,乃是他对新体诗所作出的殚精竭虑的探索与实践,因而也集中反映了他努力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的初步成果。新诗集在文体上既不同于他过去创作的“新古体词”,又不同于新文化运动以来乃至当下仍然流行的现代诗,可以说,它是兼有两者之长而又避其短的新体诗。具体说来,他的新诗体具有如下特点:
一、精练明快、雅俗共赏的语言。顾浩在他的这部新诗集的《前言》里开宗明义地把自己的这些篇制称之为“新体诗”。因此,他一改既往“新古体词”偏重于古汉语创作的倾向,直接采用了明快的现代汉语创作,这样就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语言艰深难懂的窘困,适应了当今一般读者阅读理解的需要。这也是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首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与一般现代诗人有所不同,他又特别重视语言的古为今用,对于仍然流传于民间与口头的古代谚语、成语等亦能较多吸收运用。如“金声玉振”见《思友人》篇、“冰心玉壶”见《真重于山》篇、“气冲斗牛”见《追远》篇等等,不胜枚举。这样,不仅有效地消释了因为现代汉语创作可能存有的浮泛浅陋之弊端,提升了诗语的质量,也使新体诗增加了值得涵咏的文化含量。为此,诗人还特别注意练字修辞,力避诡异重出。细检全集,几乎无一首同字相犯、同词相冲。一句话,《尧天旋律》的语言从整体上显示了简练精到、明白通畅、尤其是雅俗共赏的鲜明特色。
二、典型突出、长短不拘的句式与篇什。传统的古体诗词,在字数、句式、篇幅乃至用韵方面都有严格限定(顾浩的“新古体词”虽然在若干方面有所突破,但是总体上还是保持了旧体词的大体框架),做起来累人之甚;而当下的一些现代诗,除了“一片之文,但押几个韵尔”,其它方面则绝对自由,几乎没有规律可循、没有规范可遵。《尧天旋律》则“一反常态”,它的句式在主体上有其基本的结构——即一般以“四四六”或“四四七”为主式,很为典型且突出;同时诗人根据创作的内在需要,又随机而灵活掌握,字数长短不拘,三字句五字句,自由活泼。四言、六言句式,乃是《诗经》、《楚辞》的基本句式,后来的有韵之文(如骈赋、律赋)亦多沿袭其例;而七言则是唐宋以降七言律绝的唯一形式。可见此种句式乃中国最为传统之诗赋句式。顾浩的新诗体,即“四四六”或“四四七”句式,正是综合吸取了传统诗词句式特点的表现。这种句式的优势比较明显,具有“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的特点。另外,全诗均分上下两段,或22行110字左右一首,或24行120左右字一首,也有个别篇章将近200字,但一般每篇字数在120字左右,相当于词中的双调与慢词。在神上是诗,在形上类词。总之,篇幅短小精悍,结构固定紧凑,这又是其“新诗体”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韵调。无韵不成诗。押韵,便于吟唱,并且有一定规范,是诗体的第一要义,也是诗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最大不同之处。所以,押韵成为顾浩新体诗中最被重视的部分。诗人自述他的新体诗的用韵特点曰:“诗为韵文,理当押韵。这是中国诗歌的一大特点,更是一大亮点。我这个集子中的每首诗都押韵,押普通话韵。书中99首都是押8个韵,所以有人戏称我这些诗作为‘金陵八韵’。而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我这些诗作押韵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就其中大部分诗作而言,押同一韵部的韵,而且严格区分平仄声,或押平声韵,或押仄声韵。但是,我也没有自我限制得过死。为了更好表达诗作内容的需要,有时实行灵活用韵。”(本书《前言》)我最感兴趣的是其中“金陵八韵”一说。其实,“八韵”并非无目的的安排。律诗四韵,顾浩新体诗的上下段相当于两首律诗,故用八韵;唐代兴起的律赋,一般也用八韵。由此可见,“金陵八韵”亦是传承有自,并非盲动之作。正如顾浩自己所说,他的新诗,大部分用韵比较严格,但是,考虑到表达的需要,实际上也考虑到新诗的阅读对象,考虑到古今汉语的变化,新体诗对于用韵实行灵活掌握。我要补充的是,为了适合新诗阅读时的朗朗上口,诗人根据典型句式的需要,十分注意用词的对仗,可谓“体植必两,词动有配”,骈四俪六,对偶工稳。其中有言对、事对、反对、正对,有时还有隔句对,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如此,更使新诗增添了宫商飞沉、节奏和谐的吟诵功能。
四、化用典故,意境迭出。古今成功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诗词贵有意境(或曰境界)。有意境则神气活现,味之无穷;无境界则形若槁木,或如七宝楼台,表面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而意境或境界的营构,正赖典故的出神入化的运用,此若“寸辖制轮,尺枢运关”。顾浩的新体诗,也继承了我国诗词创作的优良传统,在不影响理解与吟唱的前提下,适当引用了一些事类典故,援古证今,以少总多,从而使得诗味更加浓厚,诗意更加深醇。需要强调的是,顾诗的典故引用,不同于掉书袋,更没有一副摆开架势的样子,而是在有意无意之间自然运用,用而不着痕迹,正如前人所论,是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试举一例,《百花争艳——再致江苏文艺界的朋友们》:“饱蘸浓墨,劲挥椽笔,锦篇多少惊人句……歌遏行云,舞散绮霞,梅香沁心千万缕。”这里写江苏文艺家们“技至于臻矣”,几乎句句用典,而又“不啻自出其口”,值得反复欣赏与玩味,可见艺术水平之高。
以上是我对于《尧天旋律》诗体特点的几点粗浅认识。诗人自己是否作如是想,读者是否作如是解,均需作进一步沟通。尤其是这样一种正在创建中的新诗体,若论其大体则有、定体则无,主体则有、合体则无。它是否被文学界、学术界普遍接受和承认,并“群起而效之”,皆有待实践来观察。但是,不管如何,作为一位“欲有所为也”的老诗人,作为他在诗坛所作的呕心沥血的探索,我们还是要给予理解和支持。但愿顾浩的新体诗的创作实践,成就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
(作者单位:江苏教育出版社)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