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污染岂能百姓埋单

发布时间:2013-01-29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宋心福    

  时下,不少地方政府不惜拨付重金,用于各类高端领军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前不久,某地出台一项新政策:如果某单位引进或培养出一名院士,政府将对该单位奖励1亿元。 

  拿出亿元奖励引进院士,这样的勇气、胆略、睿智让人钦佩。不过,院士的引进是一回事,能不能留下来发挥作用又是另一回事。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1亿元的重奖激励下,难免有单位会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挖院士、抢院士,从而干扰院士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其实,人才的流动自有其规律,最合适的地方未必是标价最高的地方,与高薪、重金相比,高端领军人才往往更看重科研和工作环境。重金引人才莫若遵循市场规律,通过招标和签订协议,让人才因地制宜,实情实策,有针对性地为当地开发适宜的科研成果,亦可避免引进了人才、出不了成果的尴尬。 

  吸引人才固然需要综合配套政策,但更需要政府创造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我们往往习惯于把人才当做一个群体来看,其实每一个人才都是个体,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个体化需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从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在优化硬件设施,为人才提供一方大展拳脚的“舞台”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人才发展的软环境建设,为人才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服务,切实解决他们最实际的住房、医疗保健、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问题,让人才既看到发展的空间,又无任何后顾之忧。 

  而今,用人单位经常打出“重金诚聘”的消息等,往往只是漂亮的“招牌”,并不一定能招到人才。有的人才即使碍于人情,到了自己并不想去的地方,科研优势也未必就能正常得到发挥,投掷重金的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更何况,有些地方连现有的人才都很难留住,又谈何引进、聘用高端人才呢?与其花重金引进、聘请高端人才,不如踏踏实实地将这些资金更好地投入到优化人才服务、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及大力培养本土人才方面。□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