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交易新模式

——句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侧记
发布时间:2013-01-29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本刊记者    

  句容市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称,全市12个镇(管委会)辖15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占60%以上,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数量可观,其管理和处置直接关系到农民利益,一旦得不到有效规范和监督,就会给基层滋生腐败和农村社会稳定留下隐患。 

  打破“暗箱”见阳光 

  “以往,很多村民反映,村集体资产账目、合同文本都掌握在村干部手里,家底有多少,怎么处置,大家都是云里雾里。这样村民心里难免心存疑虑,甚至造成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不公开、不透明。”华阳镇纪委书记吴延林如是说。 

  针对这种情况,该市今年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阳光交易工作实施意见》,以镇为单位成立阳光交易中心,变原先在各村自行分散交易为现在的镇统一平台集中交易,把交易中心打造成“玻璃房”,把交易打造成“流水线”,阳光操作、公平竞争,给予群众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保障村民权益、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方面迈出坚实的一步。 

  为了让村民广泛知晓,该市在市镇村各个层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该市天王镇谢龙村70岁的老党员柏大荣曾专程来到镇交易中心了解村里的资产情况,看完墙上挂着的资产交易流程图和文件柜里一摞摞招投标文件、会议记录和“一事一议”交易材料,又点开大厅里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系统”,细细查看各村资产资源的具体情况和交易信息,他高兴地说:“大到上千亩的土地,小到一个鱼塘,交易了多少钱,中标人是谁,都看得清清楚楚,过去对干部处置集体资产总是怀疑,现在放心了。” 

  激活一池春水 

  2012年3月初,在后白镇延福村鸡毛山263亩土地流转的公开招标会上,除了参加竞标的4家外地公司和5家本地公司外,还吸引了300余名村民观看。经过数轮激烈竞争,北京航天奥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每年14.46万元的承租价中标,高于原租金的25%,仅此一项村里每年就可增收2.89万元,会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在没有阳光交易前,群众总有这样那样的怀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延福村村委会主任汪书生坦言,“以前由于公示不到位,外地公司不了解交易信息,也很少参与竞争,价格上不来”。 

  在理顺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后,句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阳光交易体制改革驶入快车道。截至2012年7月底,全市12个镇(管委会)已开展交易项目97宗,成交金额1680余万元,竞卖竞买增效110余万元,现场测评满意度达96%以上。 

  村民有权说“不” 

  后白镇村民代表曹树友告诉记者:“以前处置资产资源,村‘两委’开个会基本就可以实施了。现在增加了很多环节让群众全程参与,我们发现问题、有想法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年初,华阳镇钱家边村打算修一条水泥路,村干部原打算通过自行议标的方式交给本村一个施工队承包,但这一方案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征求意见时没有得到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最后经讨论决定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修建。按照《实施意见》规定,交易项目须先经村、社集体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通过,方能提交镇交易中心审核。 

  “这一改革让村民的决策权、监督权得到了保障。比如最近一个关于农村环境整治方案的确定,开了三次会议才定下来,充分考虑了群众的意见,结合了村里的实际情况。”自始至终参与阳光交易改革的下蜀镇沙地村监委会主任汪国耀说:“群众参与村务、表达意愿的意识日益增强,阳光交易在墙上公示的材料都拍照保存,他们这么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利,我们村干部更不敢有丝毫懈怠。” 

  以村级组织与群众代表面对面的互动形式,开展询问质询活动,是该市推进阳光交易民主化进程的又一项有力举措。2012年以来,由各镇村监委组织开展的询问质询活动达134场次,制止或纠正不符合程序的交易决定事项17个,向镇村提出意见建议265条,对村民代表提出的问题村干部均当面一一解答,不能马上解决的承诺答复期限,及时消除群众疑虑。 

  全申报、全审核、全公开 

  这“三全”是句容市农村资产资源阳光交易改革的核心工作机制,即交易事项须全部由村委会向镇交易中心事先申报,不允许各村未履行报批手续私自办理,否则将依据《问责办法》从严责任追究;每半个月由镇政府对汇总上报的全部项目逐一研究审核,同时依据项目体量大小、时间缓急、交易中群众矛盾的多少,从“中心集中交易”和“村里自行操作”两种交易方式中,择优核定交易方式。 

  “公开是基础,没有公开,就不可能有公平、公正”,“群众的事情群众办,我们要着重在确保交易透明、有效监督上下功夫”。该市要求,自项目申报之日起就须将交易的详细信息第一时间录入三资信息化管理系统,便于群众随时查询交易进展情况;拟交易的项目必须经村两委提议、村监委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决议等民主决策程序,并将事前的决议情况、事后的交易结果与成交合同等在镇村两级公示;事中除向镇交易监督组公开外,还邀请村民代表现场旁听有关会议,察看现场和有关资料。 

  在白兔镇阳光交易中心办公室,该镇农业产业园区副主任褚晓明递给我们一大包卷宗,里面有村民决策会议记录、十几份承包合同和招投标材料等原始文件,还有交易的现场照片。记者随手翻了几份合同,有的上面有村民代表按的手印,有的是用笔签的名,村民如有异议,可随时查看。每宗交易结束后,都由镇交易中心组织旁听的村民代表,就交易的公开、公正、规范、廉洁等情况进行现场测评,测评结果当场公布。 

  这将交易“全程晾晒”的做法,既有效预防了腐败,也充分保护了干部。在采访过程中,村干部们普遍反映,“原先的‘拍板权’其实是个烫手山芋”,“以前搞个交易,总有人会通过各种渠道找上门,现在后门堵死了,我们也从压力下解放出来了”,“现在就是努力去做好该做的事,使群众能够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