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物联网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江苏具有领先优势的新兴产业。如何让“感知世界”、“感知中国”、“智慧地球”、“智慧产业”在江苏大地上变为美好的现实,打造“数字江苏、智慧城市、知识经济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是本期讨论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发展的重点话题。
“感知中国”在这里起步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
核心提示:物联网是以感知客观物理世界为目的、物物互联的综合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人类信息技术智能化和网络化基础之上的全新社会化体系。信息技术发展经历了三次浪潮,一次是计算机,一次是通信技术网络化,第三次是物联网。与错失前两次信息产业浪潮、后起而直追的情形不同,我国在以物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中起步早、行动快,在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克、标准制定以及产业化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2008年,无锡新区和上海微系统所成立了中科院维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中科院领军人才刘海涛和他的团队来到无锡,由此物联网技术从试验室走出,开始进入大规模市场推广应用阶段。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来到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考察,以刘海涛为首的团队立足国家战略高度向总理提出了建设“感知中国”的设想。温总理高度肯定刘海涛及其“感知中国”团队,并说“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感知中国”、“占领新兴产业制高点决定着中国的未来”。总理的殷切期待成为刘海涛及其“感知中国”团队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
在物联网领域有中国人的领先技术
自1999年开始,刘海涛带领团队与国际同步启动物联网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首个物联网的完备理论体系——感知社会论。该理论作为物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理论支撑,第一次清晰诠释了物联网是什么,从理论上对物联网进行了顶层设计:物联网是基于智能化、网络化基础上的全新的社会属性感知体系。
基于物联网基础理论的探究心得,刘海涛的“感知中国”团队破解了物联网规模产业化瓶颈,已经初步攻克了物联网规模产业化的制高点——“共性平台”,并已在行业应用。刘海涛博士把共性平台形象地喻为软件行业的操作系统(windows)。“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作为物联网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也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全面采纳。
在传感世界上有中国人的制定标准
国际标准是国家主权国家利益的体现。在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即物联网标准制定上,我国物联网国家标准化进展迅速,并成为国际标准化的主导力量之一。
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我国主要参与的有ISO/IEC JTC1 WG7、IEEE 802.15.4、ZigBee联盟、OGC等,并且是推动ISO/IEC JTC1 WG7成立的四个发起国之一,IEEE 802.15.4e和4g的主要贡献者。由刘海涛及其“感知中国”团队所提出的标准体系、系统架构、演进路线等近百篇核心提案被国际标准组织采纳。这意味着中国在总体架构和核心技术层面开始主导传感网国际标准的制定。刘海涛及其“感知中国”团队提出了多项传感网通信技术标准提案在IEEE 802.15.4e、IEEE 802.15.4g中均已被采纳,成为IEEE 802.15.4系列标准的组成部分。以刘海涛及其“感知中国”团队为主要贡献者的2项国际标准IEEE 802.15.4e,IEEE 802.15.4g已完成编制;参与1项国际标准IEEE 802.15.4k正在制定中。
作为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和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组长的刘海涛博士,在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上,带领团队与各方协同努力,全面推进我国物联网标准化体系建设。其中刘海涛及其“感知中国”团队牵头国家标准5项,有3项国家标准已完成送审稿,2012年完成报批发布。目前,多个行业百余家企业共同参与制定的我国物联网基本标准体系已经达成,其中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已成立13个项目组,成员单位已达115家。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中标识、安全、架构三个标准工作组已全面启动,公安、交通、农业等领域的行业应用子集标准也开始制定。
在全球物联网产业化上有
刘海涛及其“感知中国”团队在物联网的技术研发、应用示范等方面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不断推进物联网产业化进程和“感知中国”建设。通过物联网应用项目逐步凝练形成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在行业内进行推广。目前团队自主产品及技术已在安防、安监、交通、电网、烟草、医疗、农业、环保等十多个行业得到应用。
在安防领域,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协同感知的新一代区域警戒系统可实现对入侵目标的探测、定位、分类识别、轨迹跟踪等功能,对攀爬翻越、掘地入侵、低空抛物、围栏破坏等行为发布报警信息,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地实时主动防护。这对于我国当前平安社区和平安城市建设意义重大。
在安监领域,团队与四川省安监局等行业用户紧密合作,研发出矿山安全生产物联网综合监管平台、矿井人员管理系统、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等解决方案,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对安全生产企业的作业环境、设备运转状态、人员分布情况、生产调度情况等信息进行全面、清楚、即时、准确的监测,从而实现灾害的有效预防以及应急管理。该项解决方案已经获得成功应用。
在电网领域,成功推出SF6气体微水与密度在线监测系统、变电站状态监测与智能辅助系统综合平台等电力行业物联网产品。2011年,由团队成功建立的无锡西泾220KV智能化变电站状态监测及辅助系统,是国内首个智能变电站。目前,该项目作为国家电网重点示范工程,已经成为国网系统内智能化变电站的标杆。
在交通领域,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地磁车辆检测节点产品,已形成以智能交通指挥平台为主体的,包括交通诱导系统、治安卡口系统、电子警察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特勤车辆管理系统、三车管理系统、交通车辆信息采集与统计系统、停车诱导系统等系列解决方案。目前已在国内13个省市以及美国、加拿大、阿联酋等国家得到成功应用。□
【延伸链接】传感网络——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加上中低速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构成一个独立的网络,是由多个具有有线/无线通信与计算能力的低功耗、小体积的微小传感器节点构成的网络系统,它一般提供局域或小范围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传感器+近距离无线通信,通信对象是物对物。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