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节日”变“劫日”

发布时间:2013-02-20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袁 浩    

  中央纪委监察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春节期间,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廉洁自律。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 

  在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每逢佳节,大家互致问候,本无可厚非。然而近些年,在欢度佳节的旗号下,一些“表达心意”的礼金名目越来越多,节日演变成了官员们收礼送礼的借口,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更成了贪官们腐败堕落的“劫日”。有关数据显示,80%以上贪官的腐败行为,都发生在节日期间,而他们中的大部分均认为在节日里收礼不算受贿。 

  人情一旦与金钱权力联姻,注定要变味变质。“节日”之所以成为一些官员的“滑铁卢”,就在于它为行贿受贿行为罩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礼尚往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所谓“亲切感”和“人情味”,从而致使一些官员在不知不觉中跨出了受贿的第一步,进而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深陷其中。 

  节日期间,用公款送礼宴请之所以日盛,与一些领导干部的错误认识有直接关系。不少干部没有真正认识到“公款送礼”的危害性,往往将其视为“工作需要”,有的甚至将善于搞“公款送礼”者视为“能人”而加以重用,以至当“公款送礼”者捅出漏子时,也每每被当作一般违纪问题而加以宽宥,“板子”象征性地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这样,送者明目张胆,受者心安理得,“公款送礼”歪风屡禁不止! 

  谨防“节日”变“劫日”,一方面要管好“公款”,因为在节日里大搞腐败行为的,多是一些能花公款的人。既然是花公家的钱,就应该实行预算公开、支出公开,让纳税人知道钱花在哪里、怎么花的、花的结果如何。有了这样的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滥用公款的腐败行为才会受到遏制。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违纪官员的查处力度,在全社会建立起一个反应灵敏、行之有效的监督、举报、查处机制,对那些顶风违纪者,要严厉惩处。只有这样,相关禁令才能不光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更能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对官员们起到震慑作用,让他们不敢肆意妄为,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节日腐败”的发生几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