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的路怎么走?企业自主创新从哪里起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何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机构是企业发展的“大脑”,是企业壮大的“心脏”,是企业腾飞的“引擎”。近年来,江苏企业研发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它们像“创新大海”中的一粒粒珍珠,串成了企业研发机构的“江苏品牌”。在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促进科技经济紧密结合,是本期研讨的核心议题。
以国际视野看企业研发
皮宗平 李旭东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企业是技术变革的主要场所”。诚然,政府、公共研发机构和大学在创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只有企业才能把科技成果成功商品化,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型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而高水平研发机构则是创新型企业的基石。
发达国家政府把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纳入国家创新体系。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根据自身的国情特点,重新调整和布局创新资源,把培育创新型企业作为重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充分利用全球产业调整的机遇,选择具有发展基础的新兴产业进行重点突破,形成与发达国家的“同发优势”,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和高端发展。例如,当时的韩国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阶段,政府把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纳入国家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于是,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就成了研发投入的主体,研发投入占国家R&D总投入的比例几乎每年都在70%以上,三星、LG、现代、起亚、SK等一大批企业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级创新型企业,带动集成电路、平板显示、信息通信、汽车制造等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从而使韩国产业顺利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重化工业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转型。到2005年,韩国企业研发机构的数量由1980年的54家发展到11279 家,企业研发人员的数量增加至158288 人, 每千名企业职工中拥有研发人员达87 人, 位居世界第7 位。韩国从此走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步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
江苏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相对滞后。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地区经济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根本依托,也是全球化条件下决定区域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关键性因素。1985年我国启动科技体制改革之前,江苏和全国其他省市一样,采取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型创新体系,公共研究机构在区域创新体系中一直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计划型创新体系开始暴露出体制上的缺陷,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虽然江苏按照国家总体部署,采取了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措施,对科研院所的布局结构进行了系统调整,不断加大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提升。但是,由于江苏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一直滞后,企业难以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导致区域创新体系长期存在结构性缺陷,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整体效能不高,江苏大部分产业处于国际产业分工的中低端就不足为奇。
未来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任重道远。2012年我国出台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是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江苏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和科技大省,始终走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前列,有责任继续担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排头兵。当前,江苏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大力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重构具有江苏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抓住全球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机遇,选择与发达国家具有“同发优势”的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新兴产业进行重点突破,实现从模仿追赶向超越发展转变,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