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回首五年成就:
是我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
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的五年;
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更具活力的五年;
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发展的五年。
今年主要预期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
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10%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5%左右;
节能减排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4‰左右。
五年奋斗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大幅提升,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
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文化强省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有更大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社会和谐程度持续提升,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五年美好愿景:
增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新动力;
构建统筹协调、互动融合的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
增创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的改革开放新优势;
形成民生改善、安定和谐的社会建设新局面;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新体系;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今年民生实事:
就业帮困。重点开发5000个基层公益性岗位和1.6万个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万人。
教育惠民。加固改造、新建重建中小学校舍500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800所农村幼儿园。
医保提标。城乡居民医保的财政补贴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
住房保障。新开工保障性住房23万套,基本建成18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万户,累计形成200万套以上保障能力。
养老助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大力改善农村敬老院生活设施和保障条件。新建20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增3万张养老床位。为2万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环境改善。解决30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苏南全面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苏北、苏中完成40%以上。建设污水处理主干管网2500公里以上,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80万立方米,完善省辖市市区PM2.5监测能力,基本实现县(市)PM2.5监测能力全覆盖。
脱贫奔小康。确保今年有100万农村低收入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新一轮脱贫标准。
代表、委员心声
托举“农民梦想”
“中国梦”、“汽车梦”、“老板梦”、“市民梦”……省两会代表们建言献策,倾尽全社会之力,托举“农民梦想”。 “农民梦”首先是“增收梦”。无论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长期追求,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富民强区。
如果说“增收梦”由来已久,那么,“城镇梦”是大江南北广大农民的一个新梦想。
农民还有一个“生态梦”,“生态梦”就是空气更好些,环境更美些,老百姓笑容更多些。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倡导绿色消费,不能让“城市病”随城镇化蔓延到农村……
天蓝水清 美丽江苏
近期连续出现雾霾天气,如何治理空气污染,建设天蓝水清的“美丽江苏”话题成为两会的热点。
尽快制定全省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多部门合作,全方位联动。省人大代表、“蓝天专家”王合生呼吁。
“招商引资”一定要转变为“招商选资”,省政协委员郭金东认为,苏南过去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不能照搬到苏中、苏北,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一定要避免。
省人大代表唐进建议,为了减少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公务员要带头坐公交车。
设立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生存、健康、成长、安全。省政协委员董现君经过调研发现,如今关于食品安全问题有七八个部门在管理,但“八个大盖帽,管不了一头大白猪”。食品监管处于“也管也不管”的状态。董现君建议,由公安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来执法,进行食品安全保护。“监管一定要扎口,发现假食品事件就要提请公诉,法院进行量刑处理,把食品安全监管纳入到一个新的轨道中来。”
两会信息掠影
新风扑面 务实高效
文风简短。省委书记罗志军的讲话,只有薄薄的4页纸,发言的时间不到一刻钟。省长李学勇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只有27页,比以往少了近10页。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发言,没有了空话套话,而是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
会风简约。七不元素现身两会:不设席卡、不摆鲜花、自助餐不提供酒水、不安排放电影和文艺活动、交通出行不扰民,不发放任何纪念品,也不允许委员接受企业任何捐赠和礼品……没有繁文缛节,没有铺张浪费。节俭务实高效的新气象,体现了省领导落实中央八项新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都市圈建设:牵引城镇化新跨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为此,“城镇化”、都市圈建设成为“两会”热词。李学勇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3年我省要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城市现代化水平。加快南京都市圈和宁镇扬同城化建设,提高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水平,增强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江苏省政协委员刘旺洪说,有经济学家估计,城镇化水平增加一个百分点,消费可以增长1200亿元,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引擎。
省人大代表邹军说:“三个都市圈有不同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苏锡常都市圈,主要是处理好协调的问题;南京都市圈处理好发展的问题;徐州都市圈则要注重培育。”
“实惠”要多,更要公平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社会和谐程度持续提高”写入其中, 与此相关,“公平”则成为接连出现的高频词,引人关注。
李学勇省长在报告中,接连用了多个“公平”: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迈出新步伐,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在民生领域,细心人发现,在继续倡导“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的同时,还更加强调“公平”二字。 在百姓最为关注的收入问题上,今后将继续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同时更注重收入分配公平。
教育公平备受关注。报告在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同时,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