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技术人才?
所谓专业技术人才,通常指通过学习接受过某方面技术知识,具备该专业技术能力并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的人员。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类型也在不断拓展,笔者认为,未来几年最紧迫的专业人才需求将集中在以下领域:
复合型管理人才。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部门、单位的管理者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决策环境,既需要熟悉行业内的管理规律,又要能熟悉社会和市场经济运作规则,并对国内国际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有较准确的判断力。这类人才必须具备广阔的知识视野,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并掌握专门化的管理技巧如现场管理、项目管理、资本管理等,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找准方位,引导部门、单位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科技领军人才。综观近年来国际、国内新兴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大都由相关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率先发起,通过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迅速形成产业先发优势。实践证明,一个科技领军人才能够带动一个创业团队,激活一个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应着眼于集聚这些站在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前沿的精英,带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步伐。
信息化人才。近年的科技发展突出成就是信息产业革命,计算机技术是提高生产率水平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共识。虽然,当前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已经相当普及,但是对比全社会的需求以及计算机科技不断进步的形势,还很不够,特别是能够将信息技术与专业科技融合的高端人才十分稀缺。展望未来,对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需求的层次必将有所调整,将不再是低档次的网络硬件维护人员,而是能够对专业领域的前沿科技进行信息化处理的高端研发人才。
各类应用型技术人才。所谓应用型技术人才,是指操作岗位的技术人员,只要经过中等专业训练就可以满足岗位技术要求,后期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为技术骨干。这类人才,往往不具备很高的学历,但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根据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补充这些基层一线岗位的技术人员,对于人才队伍的稳定和梯队的合理化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优化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
人才建设,教育先行。针对当前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的变化,亟需改进优化相关的教育模式和内容,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体系,改良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的土壤。
紧密联系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实际,从行业发展特点、岗位要求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出发,统筹安排,分类实施,突出重点,协调推进,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一是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把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作为重点,分门类分层次开展以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对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重点安排行业最新科技理论和国内外的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学习;对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重点学习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了解相关专业的发展动态;对初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在了解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实际技能和专业技术工作方法。二是以思想品德建设为主线,着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逐步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内容列入继续教育范畴,建设操行高尚、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三是以加快发展为目的,着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举办研修班、组织外出考察等多种途径,给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更多开阔眼界、学习提升的机会。培训内容要将专业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结合,既有前沿理论探索,又有实践经验介绍,既有可资借鉴的国外的成功范例,也有可供学习的国内的先进典型,让学员们带着问题去学,在学习中吸收、消化、思考,破解日常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地搭建创新创业发展平台,采取专家帮带辅导、科研项目培训等形式,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科技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载体,大力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形成一个广覆盖、多层次、开放式的专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推进选人用人制度改革
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专业技术人才地位、作用的认识,破除不合时宜的旧体制,树立现代人才人事管理的新思路、新观念。对那些品质好,又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敢于打破常规,大胆选拔,委以重任,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全面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改革。坚持个人申请、社会评价、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单位聘任的方向,努力实现由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指标管理向结构比例控制管理的转变。积极探索专业技术人员社会评价机制,最终实现职称评聘分开,即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不受职务岗位限制,凡符合条件的都可以申报晋升职称,由单位在评审基础上自主择优聘任,以更加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充分发挥。
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评价机制。构建由政府、用人单位、社会中介机构共同发挥作用的人才评价体系,调整优化专家库,通过考试、考核和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准确、客观、科学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能力和素质。与国际接轨,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实行注册登记制度,培养国际通用型人才。
健全完善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公平竞争、择优聘任的用人机制。重点解决论资排辈的突出问题,加大各级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选拔力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进行表彰奖励。积极选拔优秀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内外名牌大学深造研修,选拔确定学科、技术带头人,在科研项目支持、工作生活环境改善、进修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和安排。
搞活分配激励机制。进一步扩大单位用人自主权,在按劳分配基础上让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探索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搞活内部分配。强化聘后管理,量化考核标准,客观公正对专业技术人员德能勤绩进行科学评价,实行优胜劣汰,形成良好导向。
健全和完善人才流动机制。破除人才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观念,打破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身份界限,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允许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兼职从事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活动。加速人才市场建设,健全人才市场功能,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优胜劣汰,优化队伍结构,而专业技术人员可通过自主择业,选择更能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单位和岗位。在保证骨干队伍稳定的前提下,让专业技术人才合理地流动起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避免用非所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
责任编辑:尤 健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