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立潮头的时代英雄
老书记驾鹤西去,吴仁宝的名字却永远与华西连在了一起。对华西村来说,吴仁宝是一个时代,他自1957年担任华西村党组织书记以来,几十年如一日,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把昔日名不见经传的贫困小村,发展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让强村富民的美好梦想变成了华西大地的生动实践,向亿万中国农民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模样。吴仁宝又超越了一个时代,是江苏大地上孕育的时代英雄,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发展、与时俱进,不仅开创了今天的辉煌,更将创造明天新的奇迹。正如现任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所说:“生命不等于呼吸,重在精神的延续。吴仁宝的精神已经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每一个华西人的脉搏里。”
当一次先进并不难,难的是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化,始终保持先进性。作为江苏历届领导、历届省委推广的重要典型,华西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始终立于时代潮头,走在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前列。中央电视台《改革开放30年中国明星村考察报告——一同走过的日子》中说到:“小岗村,光环闪耀的日子;元宝村,远离贫穷的日子;大寨村,不举‘旗帜’的日子;南街村,理想主义的日子;华西村,走在前面的日子”。50年多来,华西村由小变大、由穷变富,永葆青春、永不褪色,靠的就是当家人吴仁宝把对党、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深深扎根于心灵深处,把永远听党话、自觉跟党走作为最重要的人生信条,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实事求是谋发展,与时俱进闯新路,在实践中善于借天时、融地利、创人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吴仁宝的毕生追求。他坚信“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带领华西村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华西村既没有“亿万富翁”,也没有“两手空空”,而是“共同富裕、团体冠军”,生动诠释了共同富裕理论的科学性和感召力。吴仁宝不仅把致富本村村民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且胸怀“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的远大抱负和为民情怀,视共同富裕为己任,竭尽所能实现集体和个人共同富、健康富、长期富。他不仅创新“一分五统”模式建设大华西,走出了一条农村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共同富裕的发展新路,而且采取挂钩扶贫、开发扶贫等方式,在宁夏等地建设“省外华西村”,建成后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还免费培训1万多名农村干部“造血”致富,带动10多万人脱贫致富。刘云山同志在接见吴仁宝时曾说:“老书记作出的贡献很大!你对新农村建设、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不仅仅是看得见的贡献;你的精神、经验,以及所反映的思想,对全国的启示、示范,这个作用比看得见的还要大!”
敢于率先的追梦典范
敢于梦想、勇于追梦、善于圆梦,绘就了吴仁宝精彩的一生。对“中国梦”,他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都有梦,有乱梦、好梦,有坏梦,梦也有个方向。什么方向?就是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人民群众幸福一直是吴仁宝的梦想,这个梦想不是虚幻的,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标准:幸福就是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三化三园”,即美化、绿化、净化,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为了梦想,他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最没道理、科学发展是真道理”,不管宏观环境如何变化,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不管是面对荣誉还是面对挑战,他始终朝着梦之方向一路向前,从未动摇、从未放松、从未停顿。
在追梦、圆梦的路上,吴仁宝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因深深植根于华西。他常说:“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只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大难化小难,小难变不难。”他不唯上、不唯书、不跟风、不盲从,听中央的“不走样”,听领导的“不走神”,听老百姓的“不走偏”,既吃透“上头”,又吃透“下头”,始终先人一拍、快人一步、高人一筹,每逢关键时刻都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以令人敬佩的胆识,作出不同寻常的正确选择,彰显超人的政治智慧。从上世纪70年代“造田”实现农业现代化、80年代“造厂”实现农村工业化、90年代“造城”实现农村城市化,到科学规划新一轮大华西村庄建设,实现“三农”变“三化”,打造“南有钱庄、北有农庄、中住天堂”的崭新格局,不断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了衣、食、住、行、用、玩、教、医、养、游“十全”,圆了华西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之梦。
创业难,守业更不易。吴仁宝追求的并不是一时率先,而是永续率先,打造“百年老店”,让华西版的“中国梦”不断延续下去。为此,他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三制”:科学体制,立业之根;灵活机制,创业之本;坚强班子,兴业之宝。在体制上,既有“一村两制”、“公私合作”,又有“村企分开”、“一分五统”。在机制上,既有激励,也有制约,始终遵循“多提积累少分配,少分现金多参股”的分配机制,坚持“集体控股,个人参股”的经营机制,既保证了个人的勤劳富、节俭富,也保障了集体的共同富、长久富。在班子上,实现“老中青结合,文武将双全”,不但第一代、第二代被证明是成功的,第三代也已经成熟,形成了“一代胜一代、一代强一代,薪火相接,代代相传”的格局。“百年老店”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时间跨度,如果没有底线、不讲原则、无法创新,则只能风光一时,不能风光一世,最终消亡在历史长河中。对此,吴仁宝又提出不讲“山海经”,关键“三正经”,即质量经、诚信经、生态经,坚持产品质量是百年老店的根基所在,诚实守信是百年老店的灵魂所在,生态环保是百年老店的源泉所在。这些理念,已经转化为华西“打造百年老店,奠定千秋基业”的自觉实践。
永不褪色的党员楷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是吴仁宝的真实写照。他心系百姓福祉,为党的事业奋斗了一辈子,直至生命终点。“贯彻好两会精神,落实好十八大决策”成了他的临终嘱托,并一再叮嘱要坚信共产党,要求新书记继续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对家里的事情一句话都没有说。3月16日,老人在子女们的搀扶下稍微坐起,戴着氧气面罩留下了“开会”和“现在开始,不要来翻花样了”这两句话后,就再也没能发出任何声音。生前,他夙夜在公、鞠躬尽瘁,满怀创业创新的豪情壮志不懈奋斗,直到卧病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仍是华西的发展、村民的幸福,从未顾及过自己。
老书记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华西农民,始终保持着一个农民最真的本色。让农民过上好日子、让农民幸福,就是他最大的幸福。“有福不同享,有难必同当”,透出他那清廉自守、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他淡泊名利、生活简朴,践行着“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能占一个床位”的座右铭,永远吃苦在前、远离享受,粗茶淡饭、克已奉公。数十年来,他始终坚持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不拿全村最高的工资、不拿全村最高的奖金,尽管村民们大多已搬入了各式别墅,但吴仁宝和妻子赵根娣却坚持留守旧楼。为了共富的道路,他放弃了股份制改革带来的个人利益,还把上级政府历年来奖励给他的1.5亿元奖金,全部留给了集体,用于发展集体事业。他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百姓心中铸就了不朽的丰碑。
“八五风云爱党爱国爱村民,一生仁义慈亲慈友慈百姓”。吴仁宝从未离开过华西,也从未离开过与他同呼吸、共命运的村民,他对华西、对华西村民有着格外真挚、格外深沉的感情。如今,老书记安详地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土地和人民,但他用毕生奋斗锻造出来的“吴仁宝精神”必将被传承,在华西圆梦“百年老店”的实践中焕发出更加动人的风采!□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
责任编辑:刘 忠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