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机遇和发展动力方面,当前最大的机遇和动力应该就是城市化。城市化继工业化之后,已成为我国发展的新引擎,我们正在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引擎驱动的新成长阶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认为,新世纪的中国面临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就是城市化,因为城市化是可以长期拉动内需的重要增长点。当然机遇也是挑战,利用得好,经济社会发展会上一个新台阶,利用得不好,也会造成城市化的畸形发展,这在国际上已有前车之鉴。
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来看,城市化发展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城市化”,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第二个阶段是“郊区化”,城市向郊区辐射,人口向郊区分散;第三个阶段是“逆城市化”,实际上就是城乡一体化,由于城市交通的拥挤、空气污染和高房价,城市人开始向乡村搬迁,乡村由于城市人的到来,商场、酒吧、邮局、学校、诊所、储蓄所等生活设施丰富起来,多数居住在乡村的人不再单纯从事农业生产,农村重新获得繁荣。
当前,我国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了,但这个发展阶段因为一些体制上的障碍,没有自然地出现。我们的结构转型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工业化、非农化、城市化、户籍人口变动逐级滞后。一方面是非农化滞后于工业化,就业结构转变滞后于经济结构转变,到2011年,在GDP中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0%左右,但农业从业者在全国从业人员中还占38%左右,而多数国家在这样的工业化水平上农业劳动者比例都下降到25%以下。另一方面是城市化又滞后于非农化,51%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38%的非农化水平。最后,户籍人口变动又滞后于城市化进程,30%多的城镇户籍人口率远低于50%以上的城市化水平。
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一定要处理好城乡关系问题。我国城市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迅速接近,但农村与发达国家的农村却依然存在着巨大差距。城乡差距首先就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这个差距在1980年是2.5∶1,1990年是2.2∶1,到2000年是2.8∶1,而到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元,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差距进一步扩大到3.2∶1。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背后,是更加悬殊的福利差距,据测算,城乡之间在子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福利差距,高达十几倍。
由于福利、机会、资源向城市的过于集中,目前在一些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乡村空心化”现象。首先是产业空了,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乡村工业竞争力越来越弱,新兴产业逐步向大中城市和工业园区、新技术开发区聚集,过去的一村一品逐渐凋零;其次是年轻人空了,年轻人都出外打工闯世界,巨大的城乡差距使他们不愿意再生活在乡村,农村成为老年人社会,农业成为老年人的工作;再次是住房空了,在一些发达地区,过去住房改建翻新得很快,现在很少有人改建翻新住房了,乡村富裕人群多数已经在城市买房搬进城市居住,一些村落1/3住房都闲置,长期无人居住和修缮的住房败落了,村庄变得萧条和缺乏人气。产业空、青年人空、住房空造成乡村的凋敝和衰落。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历史方位作出了科学判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从目前各地城市化的总体情况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共同繁荣,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特别重视并努力解决:
一是要让农民进一步富裕起来。从全国来看,很多社会阶层富裕起来了,但务农的农民作为一个整体还没有真正富裕起来,只有农民富裕起来了,中国才真正实现现代化了。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多地少,农民不可能完全靠土地耕作富裕起来,必须兼业,从事二、三产业,或者说主要的收入不依靠农业。我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降到10%以下,也就是说,近40%的农业劳动力创造了不到10%的GDP。由此可见,要让农民进一步富裕起来,还要进一步减少农民。要给农民创造大量的非农就业和收入的机会,只有生活在农村的居民绝大多数从事非农生产了,农村生活才能真正重新繁荣起来。
二是健全完善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城乡一体化包括很多内容,包括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户籍管理、卫生防疫、治安消防,等等。要逐步地消除在这些方面影响城乡人员流动的壁垒,不断减少城乡福利差异,特别是财政体制眼睛要往下看,充实基层财政,把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费用纳入公共财政。可以说,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行管理体制上的城乡一体化,将是改革开放以来,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城镇和乡村工业发展、取消农业税和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之后,在农村进行的第四次大变革。
三是努力保持农村优美的田园风光。土地收益仍是很多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价格不断飙升,这会对地方政府产生巨大的诱惑。但我们一定要有发展的眼光,在农村的开发中千方百计保护好环境。环境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破坏了很难再恢复,即使能够修复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城乡一体化并不是城乡一样化,不是把农村变成城市。优美的田园风光,是活在我们民族集体记忆里的图景。所谓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就是在使农民享有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公共服务的同时,农村还能够保持田园风光,城乡群众能够共享新鲜的空气、绿色的植物、肥沃的土地、清洁的水源,赢得可持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社会学所所长)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