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提升问题。怎么解决制造业的提升问题?要靠科技创新。现在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是什么?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由跟随转向领跑,这要靠创新。过去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上还没有规模的时候,可以在价值链的低端跟着走,现在我们的规模在世界上领先了,这个时候就要领着走了,要领着走就要靠创新,靠研发来进入价值链的高端,也就是需要提高高科技产品和创新产品的全球份额,增加具有国际品牌的“中国创造”产品和技术的数量。我们的制造业要突破资源、环境的极限,只有靠科技创新来发展环保、低碳的绿色产业。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我国同发达国家已经站在同一个创新起跑线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产业创新,美国、日本、欧洲这些国家所创新的产业,同样也是我们所要创新的产业,创新水平也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讲了一个观点,“科技和产业的时代划分是以许多国家所共有的创造发明为依据的,这是现代经济增长一条特殊真理。”前段时间,全世界都在搞信息化,现在全世界都在搞生物医药、生物技术、新能源,这都是我们要做的。产业创新的目标,一是高科技含量,二是绿色环保。
培育产业竞争优势问题。江苏要培育竞争优势,重要的是培育产业的竞争优势,要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过去讲的比较优势指的是资源禀赋意义上的比较优势。我这里讲的比较优势不是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不是说有土地,就发展土地密集型的;有劳动资源,就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我强调的比较竞争优势,就是哪一个方面竞争优势更强,就要重点发展什么产业,一定要防止出现过去主要靠资源禀赋的误区。现在区域竞争优势首先是产业优势,“一国产业是否拥有可与世界级竞争对手较劲的竞争优势,主要看产业”。江苏有哪些产业能够和世界级竞争对手较量?这才是我们要谋求的竞争优势,不能停留在过去理解的那种比较优势上。这就是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
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性问题。结构调整不仅仅是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要让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在这里,我们要吸取光伏产业的教训,我国的光伏产业陷入市场困境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吸取它的教训才能帮助我们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解决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成长主要是看三大需求,一是技术需求,能够掌握当今世界最为高端的技术,占领国家和世界的制高点;二是市场需求,包括国际市场需求和国内市场需求;三是财务需求,涉及成本、价格和利润。首先要解决的是新产业的规模经济问题,一要从研发到制造,再到使用,要形成产业链;二要防止重复、分散投资,实现优势集中,现在往往是一听哪一个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到处都一哄而上,到处都在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最后是自己打败自己。其次是新产业的市场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需市场是首要的,不能够只是依靠外需,受制于人,我们的光伏产业95%要靠出口,主要依靠国际市场,而内需市场没有很好打开,这样一来就造成受制于人的局面,国际市场风险太大。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新产业的成本控制问题,这些新产业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普遍遇到成本太高的问题,价格处于高位,市场一时难以接受。因此在发展新产业的过程中,一是需要进一步创新,发现降低成本的新技术和新材料;二是政府适时介入,对新产业的技术研发给予必要的补偿和投入,尤其是要着力解决其市场问题。
传统制造业的升级问题。在结构调整中,怎么解决传统制造业的提升问题?现在大部分的新兴产业不是在现有的相关企业中产生的,基本上都是另起炉灶。熊彼特最早在讲创新的时候就举了这个例子,新产业不可能在老企业中间产生。为什么?因为这个传统产业,虽然有技术改造的动力,但却没有产业创新的动力,因为他们有成本的考虑,如果有了新产业,他们在原有产业里面投入的成本就难以收回,这叫沉没成本。所以他们会阻碍产业创新。反过来的情况是很多传统产业在新兴产业出来后就跨掉。但新兴产业的发展又遇到市场问题,没法利用原有的渠道打进新的市场;新兴产业本身的一系列配套跟不上。所以我们现在应该鼓励传统产业创新产业,因为通过传统产业来创新新产业,总体的财务成本比较小,尽管有可能一些成本补偿不回来,但是原有的市场、原有的营销和各种渠道,都可以继续使用起来;同时这种模式的市场风险小,因为其本身是在这个行业里面,不会自己和自己过度竞争。换句话说,这就是如何解决好传统制造业的高级化问题,也就是发展高端(高科技)、高效(高附加值)、低碳(低污染)、低能源消耗的新产业,例如重化工业向生产新能源、新材料产品升级,电子信息产业向软件服务业升级。传统制造业应该积极融入新产业的产业链条,例如装备制造业转向新能源的装备制造。此外,传统产业还应该积极采用新产业技术,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
开放与产业创新结合问题。现在江苏的产业发展中还有一个开放的问题,怎么把开放和创新结合起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当前我们的开放战略正在调整,过去我们把参与国际分工作为我们的目标,现在应该倒过来,就是参与国际分工要服从于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把参与国际分工作为一个手段,作为一个途径,最终目的是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特别强调占领国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十八大的精神,有几个方面需要适当调整,一是出口和进口并重,突出高科技的进口,因为现在美国提出出口五年翻一番目标,他们对高技术的出口管制会有所放松。二是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进出口贸易要支持产业升级,不是简单强调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去参与出口,贸易要倒过来支持产业升级。三是加工贸易要转型升级,重点是要推动消化吸收再创新。四是发展服务贸易。还有一点就是要将引资、引技、引智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要特别重视人才问题。□
(作者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导)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