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既凝结着民族的精神追求,又传承于民族的文化底蕴。从孔夫子最初的“小康梦”,到封建王朝将倾之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梦”,再到奋起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共和梦”,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梦延续了这些梦想,是5000年来中华民族延绵不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源流的时代表达。
中华民族经历过人类历史上震撼人心的强大繁荣和辉煌之梦,它是周秦伟业,它是两汉文明,它是大唐盛世,它是宋季富土,它是元朝拓疆,它是明代兴旺,它是康乾胜景……汉、唐、宋创造了三大难以逾越的文明盛世。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成功打开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门。
盛世大唐的中国梦影响覆盖了整个西域、中亚、罗马,欧亚,形成宏阔的东方文明圈,大规模移民潮流向中国,而大唐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容纳八方来客。阿拉伯先知穆罕默德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积贫积弱”的宋朝不但创造了世界第一的综合国力,而且达到了中华民族古代历史文化的鼎盛时期,《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图》描述的是繁华之城,更是让人向往的强盛之梦。正是在辉煌的历史梦中,中华民族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源流,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如英国诗人艾略特所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从出生到走进坟墓,从清早到夜晚,甚至在睡梦之中。”它形成了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生长生活的美好精神家园,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博大深厚的文化源流,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凝聚在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中,传递出中华民族对现实的态度和未来的希望,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说,中国梦是中国文化精神、哲学基础和理想色彩的集中展现,也是中国思想、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高度凝炼后的形象化展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中华儿女永久的精神家园是中国梦缘起的价值根基。中华文化的主流精神是坚忍不拔、自强不息与和而不同。这是一代又一代先人在实践中创造的经过历史选择、过滤、提炼、沉淀并孕育出的先进文化,它匹配此时历史现实、又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从古代的儒、道、释,到今天的和谐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它们就像阳光、空气和水分一样,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民族的生命,更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传统。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天地之间、莫贵于民”的民本理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革故鼎新、因势而变”的创新精神,“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高尚气节,“扶正扬善、恪守信义”的社会美德等,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思想根基。
中华民族精神中更具当代特色的内涵是170余年来,中国一代代革新、革命的前驱者,探索中华民族的富强解放之道的思考和实践。晚清思想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最早提出实现中华复兴的中国梦,他广泛介绍西方知识,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梁启超的“少年中国梦”中倡导“宪政”、“共和”,以其辉煌的思想影响数代后人。
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还流传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传统艺术、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这些文化遗产记录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是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也形成了高度的民族认同意识,无论历经多少波折、磨难,它们都是中华文明始终历久不衰,从未中断的精神基础。这种牢固的思想根基和价值理念形成了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省委宣传部)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