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未来——谱写中国梦的江苏篇章”中国梦征文(4则)

发布时间:2013-11-06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社    
  

 

我的安居梦

陈严进

1970年代初期,我出生在江苏建湖县一个两乡交界的村子里,乡与乡的边缘,这里的群众也有点边缘化。交通不便是最大的问题,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是最真实的写照。我出生时,家庭经济十分窘迫。祖父修建的那个茅草房,又矮又小,单砖墙,内墙是土块垒的,房梁、中柱是自家种植的树,夏秋时节,蚂蚁、虫子很多,而蚊虫的叮咬,更是不胜其烦。

父亲曾经从事过生产队农机维修工作,拥有一技之长,改革开放后,在城里谋得一份合同制工人的工作,并渐渐站稳了脚跟。我经常想,我父亲其实也属于最早的进城打工人员。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举家搬迁至城关镇,亲友帮忙,几经周折,在城郊结合部获得一块宅基地。倾其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旧房的变卖,加上七拼八凑的一些资金,砌起了3间砖混结构的平房。风雨无虞,一家人倒也安然自得。

2001年,我通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一系列程序,在近百名报名者中,幸运地走进一家区级报社,成了一个媒体人,工作处所也从城郊转入城区。

在乡镇工作时,生活在父母身边,妹妹、弟弟还未工作,一家7口人,挤在父母自建的三间平房里。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有相互照应、人多热闹等妙处,但也免不了拥挤不堪、磕磕碰碰的烦恼。进入报社工作后,人少事多,编务繁,采访忙,加之个人存折上少得可怜的数字,购房无从谈起,只好先在报社附近的洋西新村租一间房,独自居住。

那种10几户人家租住在一个院子里的日子,真是不堪回首。中午午睡时,谁家有人打一喷嚏,全院子人惊醒。特别是夏天的早晨,院子里特别热闹,女人抢着院子里唯一的水龙头洗衣服,男人在懒散地做早饭,孩子跟着收录机学英语,还有孩子哭闹着不肯起床上学。而前一天加班到十一二点的我,只能早早起床,洗把脸,早早来到办公室寻觅片刻宁静。

起初,老婆孩子依然居住在乡镇。后来女儿要到城里上学,为选择相对安静一点的居住环境,我只好离开最初租住的大院。此后经历多次择邻搬迁,备受寻房之烦、搬家之累。当然,在此期间,还得到一些领导和朋友的关心,帮助我克服困难,走过那段苦中有乐的时光。

20047月,在父母的资助和亲戚的支持下,我利用公积金政策贷了点款,完成个人首次置业,在市区购置了一套二手房,过上了城里人的安居乐业生活。

2008年底,阳光工资、绩效工资在省、市、区陆续启动,涨工资利好信息不断,对未来收入倍增的信心日盛,二次置业的念头在心里像气球一样持续膨胀。2009年秋天,我圆了自己的新房梦,三口之家,住在100多平方的小高层楼房里,乐享生活的安定和甜美。

中国梦,人民梦,就我个人而言,圆了安居梦体会最深,感慨最多。

安居乐业,个人之幸,全民之福。

(作者单位:盐城市亭湖区纪委办公室)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