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互联网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便利,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但也因网络自媒体的特性存在着无序与混乱的问题。如何用好互联网,传播正能量,让互联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请看一组来自网民的笔谈。
微时代的喜与忧
王锁明
在今天,以微博、微信为代表,微小说、微电影、微游戏、微营销等“微”风盛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微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技术基础。
微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可喜之处:一是微博、微信等应用软件的普及极大推动了信息获取和社交行为的便捷。随着微时代的到来,让每个人都成为信息源,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成为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其突出的瞬间性、移动性与互动性满足了人们对获得即时消息的需求。二是各种各样微媒介形态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各种新媒介形态采用了从草根中来到草根中去的文化形式,这就促使微时代能够回归到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人人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从而大大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三是微博、微信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舆论动力的作用。微时代提供了人人握有“麦克风”、人人可当“发言人”的角色便利,它将话语权交给了平头百姓,培育着大众的民主参与意识,开启了一个民众畅所欲言的新时代,从而起着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四是微时代为社会管理者倾听民意、完善管理方式提供有效渠道,有利于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微时代也不例外,人们对它的忧虑主要有:其一,虚假信息的泛滥。以微博、微信为核心的新媒体,使人人都是“自媒体”,大量未经证实的、道听途说的东西随意转发,也使新媒体有可能成为虚假广告、色情信息的集散地。一些存有私心者,为一己之私利,借助一些可以触动大众敏感神经的话题,通过网络平台散布谣言,往往具有更大的冲击力与破坏性。其二,碎片化表达助推社会情绪的极化。社会现实的诸多困境,加之微媒体碎片化、浅表化的表达方式,造成了在网络社会完整的表述、理性的思考和客观的判断难以实现,而那些带有煽动性的极端言论反倒容易吸引网民的眼球而得以传播,助推不健康的社会心态与社会情绪滋长蔓延。其三,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疏离。微时代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变得轻而易举,容易使人产生对手机和电脑上网的依赖。“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微时代”变成了现实人际关系的“危时代”。
当前,如何在满足个体自由表达的同时,引导“微而不乱”、“微而不恶”,从而有效管控与利用好“微事物”,促进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应该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
(作者系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师)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