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国际经验

发布时间:2013-12-13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社     作者:林 军 山 水    
 

 

食品安全是关系人人的重大基本民生问题,它具有超越国界的特性。关注别国的食品安全,实际上也包含着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自身食品安全的关注,能让我们重视其中的相互借鉴作用。这里,特向读者介绍新西兰、荷兰等4个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可取之处。

丹麦:执行最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

丹麦出产的农产品一直以高品质、健康安全而受到各国青睐。在很多方面,丹麦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比其它国家更高。

在农业生产中,丹麦严格限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污染地下水资源。其农业环保控制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政府经常会突击检查土地的使用情况,农民使用的农药和化肥都需要详细登记备查。

在畜牧业生产上,丹麦政府严格限制在动物身上使用兽药,特别是抗生素。猪饲料中严格禁止使用催生剂、荷尔蒙。该国是世界公认的“养猪王国”,在长期发展养猪业的过程中,一直努力减少养猪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猪粪便中的氮和磷等元素是主要的污染源,丹麦监管当局不仅严格禁止在猪饲料中使用催生剂、荷尔蒙等生长激素,还要求生产企业利用科技成果,增强生猪对饲料中氮和磷的消化吸收能力,大幅减少生猪通过粪便排放出的氮和磷等污染物质。无论是在养殖过程还是屠宰过程中,丹麦均采用了世界上最严格的检疫标准。在屠宰场,所有生猪必须经过由政府审核和雇佣的专业兽医的严格检查后方能屠宰。这样的检疫工作均是独立进行的,以确保其严格性和客观性。屠宰场员工必须通过卫生考试,并依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对工作场地进行仔细的内部和外部检查,确保实行最高卫生标准。

正是由于举国上下执行最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丹麦出产的牛奶、乳制品和猪肉、牛肉畅销全球。

澳大利亚:拥有配套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澳大利亚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陆续颁布了《食品法案》和《食品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之后,又围绕《食品法案》、《食品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了许多配套的规章,如《职业健康与安全法》、《食品安全惯例与总体要求》、《食品工作场所与设备》、《食品安全标准-健康与卫生,食品处理者的责任》、《食品标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涵盖了所有食品类别以及从农田到餐桌的种植、养殖、储存运输、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

该国的食品生产经营市场准入规定很严格。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经营活动前要从物理污染物、化学污染物、微生物污染物、场所、卫生、水的供应和质量、清洁和消毒、可追溯性和记录、员工能力等九个方面编制食品安全计划书,报到食品安全局核准后方许可生产。

该国对食品违法行为的惩处也很严厉。真正做到了“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和“执法必严”,违法者稍有不慎就会面临法院的罚金和刑事处罚。在澳大利亚各地,一旦出现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有效管理的苗头,管理机构立即就会派员进行全面苛刻的审查,且审查费用皆由经营者支付。正因为违规成本很高,全澳洲的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守法意识普遍较强,极少出现犯法的情况。

荷兰:依靠完备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作为世界食品业强国,荷兰不但食品产业高度发达,产业链完整,分工精细,更十分重视食品和消费者安全。从理念、教育、舆论和消费者监督乃至国际合作,荷兰均已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和完备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1.以人为本的食品安全理念

荷兰所有食品安全工作均建立在这样一种理念基础上:即人的健康是第一位的,只要认为对人类健康存在危害或潜伏危险因素,就要求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进行保护,而不必等到有充分科学论证的评估结果,更不用等到发生了危害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事实和后果。

根据这一食品安全理念,荷兰所有立法的原则均为最高程度地保护消费者健康与安全,最大限度地防止任何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发生。为此,即便在科学上未证明因果关系之前,该国也首先充分考虑产品、程序和行为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性,并采取以预警原则为基础的各种必要措施,直至该产品、程序和行为经全面充分的科学评估得到证实,预警措施才会修正或撤除。同样,基于上述理念,对于任何侵害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行为,荷兰法律都给予最严厉的处罚,并给予被侵害者最大程度补偿。

2.重教兴学的食品安全专业

在荷兰高校,一般都有农业安全学院,如名校瓦格宁根大学,农安学院特设了一个食品安全法专业,以便具有食品科学、法学和工商管理学背景的本科生继续学习,此乃别国鲜有的高等教育专业。该专业的三门必修课是“国际食品法”、“食品安全法”和“食品质量与知识产权管理”,在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均被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3.多方介入的食品安全监督

荷兰人食品安全意识很高,媒体、中介机构及普通消费者均十分关注食品安全和卫生,他们对政府监管部门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独特和重要的作用。在荷兰,一旦发现食品质量问题,至少可以选择以下几条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向媒体举报,通过媒体报道和曝光,对政府监管部门和行业中介机构施加压力,从而寻求问题的解决。二是向所在地区派出机构的独立检查员举报,一经查实,独立检查员可作出相应处罚决定,并通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主管行业机构。三是向相关行业中介机构举报,在荷兰,所有从事食品或与食品相关业务的公司和个人均被要求加入相关行业中介组织,并自觉接受行业管理和自律。事实上相当一部分的政府监管职能也通过这一方式转移给各行业中介组织。四是在掌握充分证据及产生实质损害结果的情况下,可直接向民事法院等司法部门提起诉讼。

上述做法,加上严厉的处罚措施和高效的执行力度,为荷兰的食品安全和卫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新西兰:较为完备的奶制品质量监管制度

新西兰以奶粉卫生出名,其乳制品素以纯天然无污染无任何人工添加剂的高质量享誉全球,是世界上最大乳制品出口国,产品占全球乳制品交易量的三分之一,我国进口乳粉的70%来自这个国家。

该国拥有世界上最为严格和成熟的奶制品质量监管制度。新西兰有个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局,是食品卫生和质量的最高政府管理机关,负责对所有出口的农产品、水产品和食品,包括乳制品进行检疫和认证。乳制品出口是新西兰的经济支柱之一,所以新西兰食品安全管理局的工作重点放在了乳制品的生产、管理、出售和出口等方面,除了监管全国的11600多个牧场外,安全管理局还对全国所有乳品运输和储存商、乳品出口商、46个乳品实验室以及252个乳品风险管理评估机构实行严格监管,实行从农场到餐桌全程一条龙管理。

新西兰的乳品风险管理规范,设有严格的原料检验程序,所有的奶牛场、采集设备、采集过程中使用的安全程序都必需经过新西兰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局严格的认证和批准。他们把本国以及海外区域的每一批次乳制品作为严格的检测目标,从生产和加工,从农场到加工厂,都必须符合新西兰食品法典中对食品安全的规定。这包括相关微生物指标和化学指标的限制。比如出口到我国的婴儿配方奶粉,每一批次都必须经过严格全方面的检测,确定未受阪崎肠杆菌等各种不益菌的感染,并且各项指标达到国际标准,才能取得NZFSA为每一批次产品出具的健康证书与许可销售证书。没有NZFSA出具的许可销售证书,所有新西兰婴儿配方奶粉都不被允许出口他国。

(作者系《杭州》杂志记者和本刊记者)

责任编辑:汤建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