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改革是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的根本来源。在泗阳县为营造转型发展软环境的“三项工程”中,可以清晰看到三中全会这一论断的真理光辉,感悟到改革理念的强大思想力量。泗阳正在加快的全面小康进程,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发展必须“凤凰涅槃”那样,不能重复以往的路子,而必须在创新中转型发展。但是,转型发展面临着软环境的几个不适应,如政府行为方式与社会活力迸发的不相适应、思想文化观念与现代发展潮流不相适应、社会管理方式与社会矛盾凸显不相适应。为解决这些不相适应,只有改革。泗阳县以改革的精神提出了“权力阳光运行”、“社会风尚引领”、“社会管理创新”三项工程,用改革的思路解决软环境的不相适应问题,为转型发展的软环境注入了活力。
一是以权力阳光运行工程促进政府行为方式改革。权力阳光工程运行以来,全县各类行政审批压减近一半,全部编制目录和绘制流程图在县内主流媒体公开;行政审批时限平均压缩了1.5天;各类软环境问题举报投诉和建议办结率98%;办理便民服务和审批事项现场办结率达96.5%以上;群众满意率97.6%。各项公共管理中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公开透明运行,实现行政权力运行数据化、流程标准化、办公网络化、信息公开化,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是以社会风尚引领工程推动社会思想文化导向机制创新。泗阳县打破传统的“我说你听、我讲你跟”这种照本宣科式的思想教育模式,以“干部讲坛”、“市民讲坛”、“泗水讲坛”三大讲坛引领民众“向上”;以“鲜花与文明同行”、“首届流行音乐节”、“广场文化·周末大家唱”、“社会志愿者服务”、“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全民读书”六大活动引领民众“向善”;“美德农民、美满家庭、美丽村庄创评”,“感动泗阳十大人物创评”,“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窗口创评”三大创评引领民众“向美”。这些活动融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之中,通过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力和凝聚力,孕育平和的健康心理,树立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风貌,营造相互包容的社会环境。
三是以创新社会管理工程推动社会体制改革和管理机制创新。泗阳县努力转换社会管理理念,变社会管理一元主体为多元主体,由政府一元主体包揽转化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主体系统推进。在政府的积极主导下,成立了“泗阳治安志愿者协会”,11080余名治安志愿者开展工作,大大调动了社会治理的潜能。全县建立“无理信件终结”工作机制,降低了信访人诉求“沸点”,激发了基层干部的工作动力;建立治安形势和社会稳定分析研判例会制度、领导定期接访制、“一综多专”的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司法救助机制和“126”内部工作机制等,切实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利益诉求难问题;“大家评、月月考”工作机制,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为市民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了城市管理的民主化。这些社会管理的方式,鲜活而又实用,使社会管理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大大推进了泗阳和谐社会的建设。
泗阳县的“三项工程”,在政府行为、社会机制等方面一个一个关键节点上探索改革,一步一步在细微环节上摸索创新,改革的理念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全县转型发展的软环境不断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必不可少的良好社会环境日益展现出来。□
(作者系省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夏玉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