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践行群众路线、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近段时间,苏州市新闻战线把推进“三察一转”活动作为新闻战线深化“走转改”的有效途径和特色实践,通过活动切切实实地解决问题、转变作风,增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新闻战线推进“三察一转”活动,重点围绕深入“察舆情、察民情、察己情”,着眼解决“了解社会舆论关注什么、清楚广大群众期盼什么、明白自身工作缺乏什么”三方面问题,根本提升“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三个能力。
“察舆情”:提升正确引导舆论的能力
坚持党管媒体是正确引导舆论的前提。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不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而是党和人民为其提供了坚强的支撑。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情况,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决不能变,党管媒体的原则决不能变。一方面,要巩固党报党刊党台这些传播主流舆论的主阵地,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政治责任、领导责任、把关责任,真正把正确的政治立场、舆论导向体现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落实到每一块版面、每一面荧屏、每一段频率。各级各类媒体在任何时候都要听指挥、听招呼,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斗争,在急事难事面前敢于冲锋,自觉当好“新闻战士”。另一方面,要抢占互联网舆论新阵地。当前,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是工作重中之重,主流媒体要积极学习互联网、正确认识互联网、加快融入互联网,抢占互联网舆论新阵地。
传播社会正能量是正确引导舆论的基本要求。正面宣传就像阳光和空气,受益不觉、失之难存。坚持正面宣传、传播正能量既是对主流媒体的工作要求,也是主流媒体提升正确引导舆论能力的方法途径。当前,少数媒体热衷展示社会阴暗面、不健康的社会心理甚至错误的价值观,其产生的负能量侵蚀着人们的积极思想,对社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主流媒体应本着对党对人民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净化内心世界入手,多看人性美的东西,多挖掘凡人善举,倡导社会公德,传播乐观进取的精神,调动社会积极因素,让人性回归本质,让善行成为习惯。必须坚持正面看待、正面总结、正面宣传,引导人们多看主流、多看进步、多看光明,激励人们积极向上,团结奋斗,切实防止因哗众取宠、利益驱使,让个别的、丑陋的、消极的、庸俗的甚至是错误的、极端的信息蒙蔽双眼。
把握“时、度、效”是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方法。“察舆情”不是对社会舆论的表层感知,而是基于理性研判,掌握正确引导舆论的主动权。要把准舆论引导的最佳时机,即“时”的问题。什么问题第一时间报道,什么问题看看后续发展再报道,都要有精准的时间概念,不滞后也不超前。要把准舆论引导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即“度”的问题。什么问题就报道一次、什么问题跟踪报道、什么问题淡化报道、什么问题强化报道等,都要掌握好分寸火候。要把准舆论引导实效质量,即“效”的问题。既要尊重受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回应受众关切,又要善于因势利导,引导受众正确认识事物真相,确保取得最佳舆论引导效果。要防止片面、简单、绝对地看待舆论热点,用权威、真实、深刻的新闻发布与新闻解读,积极引导舆论,营造理性、客观、平和的公共舆论氛围。
“察民情”:提升回应社会关切的能力
增强受众意识。新闻媒体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摒弃“我说你听、答非所问”的僵化思维,增强新闻宣传的感染力、影响力。在新闻选择上,要始终找准党委政府关注与人民群众关心的结合点,作为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在报道方式上,要不断创新话语体系。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新闻规律,采取平等、互动、交流的报道方式,用老百姓的视角、说老百姓的语言、讲老百姓的感受、回答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在传播方式上,要构建互动服务平台。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为群众提供服务度高的优质数字化新闻资讯产品。在信息传递中要确立群众主导地位,重视来自网络上的民情民意,针对百姓关切的热点,做到主流媒体有反映,网络平台有回应。
建设性开展舆论监督。当前舆论生态和社会现状表明,对人民群众关心的收入差距、住房、医疗、社会风气、食品安全、反腐败等社会问题的及时有效回应,往往需要主流媒体对党委政府工作建设性开展舆论监督。建设性开展舆论监督,要做到“上情”与“下情”的顺畅表达。主流媒体要发挥好“桥梁”作用,而不是“传声筒”、“投诉站”,更不能醉心于埋怨和指责,这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真实和善意是舆论监督的底线。主流媒体要具备建设者的心态,面对复杂问题时要把握好尺度、边界,善于换位思考,将党委政府的政策分析好、解读透,对人民群众的期盼反映好、反馈好。重视并创新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引导社会合理预期。正确引导社会合理预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委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期盼形成理性的平衡。主流媒体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媒体回应社会关切能力的衡量标准就是引导社会合理预期能力的高低。主流媒体正确引导社会合理预期,既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怎么看”,正确认识现实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还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形成“怎么办”的理性探讨氛围,全面反映党委政府给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客观分析解决问题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和口号,不做消极调侃的报道和评论,形成有利于问题妥善解决的舆论氛围。正确引导社会合理预期,提高媒介素养是当务之急。
“察己情”:提升服务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能力
做有责任担当的新闻人。责任担当不是形而上的概念,更不是空洞的表态,责任担当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不可否认,有些媒体人政治意识不强、责任意识淡薄、大局把握的能力有待提升。各级新闻工作者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复杂尖锐斗争的新形势下,都要找准位置、摆正位置,深刻认识自身工作对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做坚守底线的新闻人。前不久发生的某知名报社记者虚假报道事件折射出当下媒体非理性、不节制的心态,也反映出强调媒体从业者坚守底线的必要性。“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新闻工作者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按照新闻真实性原则,根据法律法规行使自己的职责,言责自负,不逾越法律“红线”、道德“底线”。同时,各级媒体要深入挖掘宣传我市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中涌现的典型,以典型引路,更好地弘扬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做有理想的新闻人。当前,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正在深刻调整。广大新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新闻理想,全力拓展主流媒体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首先要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遵循新闻规律,加大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力度,以出色的业务能力确保正面宣传“正确而好看”,寻找最大“公约数”。其次要在创新传播形态上提升水平。适应受众需求和接受信息的新特点,积极运用新技术、全媒体元素,改进报道方式,真正把“流失的受众”找回来、聚拢好、服务好。另外,要树立合作与竞争的工作机制,把单位内部、单位之间的竞争意识引导到谋划大局、双赢合作的思路上来,将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工作激情凝聚到讲政治、讲导向、讲业务能力上来,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实现人生抱负和职业理想提供广阔舞台。□
(作者系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苏胜利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