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生态自觉、后发优进之路

发布时间:2013-12-13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社     作者:倪 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改革总布局,对各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来,我们大丰市立足良好的生态基础,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靠生态造福百姓、靠生态吸引要素、靠生态集聚产业,努力建设美丽大丰。陆续建成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实验区”,走出了一条以生态自觉促后发优进之路。

保持高度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高度的“生态自觉”。所谓“生态自觉”,就是通过对生态问题的反省,达到对生态与人类发展关系的深刻领悟与把握,并由此内化为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习惯。生态自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阶梯和桥梁。只有对生态问题的理性自觉,才能有对生态问题明确的、合理的认识;自觉的程度如何,生态文明的水平也就如何。我们本着“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理念,多年来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因一时的发展冲动损害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严守生态红线。加强对海洋生态、滩涂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保护,麋鹿、珍禽两大国家级保护区面积962平方公里,保护区内没有一家工业企业,饮用水源保护面积96平方公里,区域内没有一个工业排污口,既为世界生态作出了贡献、尽到了责任,也为自身发展做美了环境。

坚持据点式开发。高度重视土地、滩涂、岸线等稀缺资源的有序开发,严格执行生态功能区划,规划396平方公里用于“三港”建设,其他区域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保护,实现生态保护与沿海开发“双赢”,为野生动植物、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建设生态工程。加强生态建设和修复,加快海防林、绿色通道、生态河等工程建设,先后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74项生态建设工程,每年植树造林5万亩,增加城市绿量,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固碳能力,努力给群众创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立足生态优势,加快转型发展。传统的工业化、现代化往往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单纯地把自然界看成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这种发展观能够创造经济增长,但也会让人类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发展方式上实现生态转型,追求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协调。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讲求生态效益;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更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近年来,大丰市坚持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同步推进,把生态资源变成产业资源、旅游资源、发展资源,提高资源的增值和永续利用能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同步推进。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滩涂、海洋、风能光能等资源优势,发展新能源、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国电龙源电力集团等大企业在大丰沿海投资建设风电场规模超过百万千瓦,大丰沿海光伏电站容量达50万千瓦,风光互补示范基地首期2万千瓦竣工投产。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风电产业园,入驻金风科技、南车机电、金锋佳特、双菱重工等13家企业,金风科技6兆瓦风电机组下线,列入国家“863”计划的背靠背动态性能全工仿真试验平台通过科技部验收,风电产业园建成江苏百家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科技产业园、中国新能源产业创新园区,打造国内最大、国际领先的海上风电装备研发制造出口、综合服务、海洋工程、人才培训“四大基地”。海洋生物产业园重点打造“黄海药谷、盐土农业、蓝色旅游、海洋硅谷”四大特色,螺旋藻项目规模中国第一、技术世界一流,“黄海药谷”中试研发基地、青岛明月海洋活性物质产业化等项目加快建设,在江苏沿海率先建成海洋产业研究院,建成全国县级首家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盐土农业科技园区。

大力开发生态旅游。围绕建设“长三角地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沿海新兴的生态旅游名城”,坚持景点为王、政府主导、市场导向,重点打造“麋鹿生态、海洋休闲、动漫欢乐”三大板块,海洋世界、丹顶鹤珍禽园等蓝色旅游景点及荷兰花海、恒北梨园风光等乡村旅游景点建成开放,海贼王海盗城、熊猫馆、威尼斯人海鲜城、麋鹿博物馆等核心景点及滩涂风光国家湿地生态公园、日月湖慢城国家湿地生态公园加快建设,建成国家级景区8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江苏四星级乡村旅游点2个,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0万人次。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招商选资决不放低环保门槛,接受产业转移决不接受污染转移,加快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2009年以来大丰共否决或劝退环保不符合准入条件项目60多个、总投资100多亿元。建立大气污染区域联防机制,开展PM2.5实时监测,推行清洁生产审计制度,实施工业园区“三废”综合治理,先后投入2亿多元实施废水处理“一企一管”、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废气治理达标等工程,废水废气实现达标排放。

创建生态城市,造福社会民生。生态问题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近年来各地环境维权事件越来越多就是证明。我们坚持生态民生理念,把生态市创建与彰显城市独特魅力相结合,与提升群众幸福感相结合,努力建设美丽大丰、幸福大丰。

美化城市人居环境。以城市社区“十分钟体育健身圈”为半径,科学配套绿化和景观项目,西郊生态公园、东方湿地公园、银杏湖公园等建成开放。创建园林式工厂,推广“草坪+小品”模式,见缝插绿,扩大厂区绿化面积,博汇、联鑫、金风、丰东等8家企业创建到位。依海就势、亲水布局、借绿造景,38.5万平方米港城景观带、2000亩日月湖南湖建成,打造生态、现代、宜居海港新城。通过人居环境的打造,给市民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家,大大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

深化农村环境整治。累计投入12.5亿元,实施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镇污水处理全覆盖、沟河整治长效管理和城乡供水一体化“3+1”工程,12个镇全部建成垃圾压缩中转站、污水处理厂,配置垃圾运输车,铺设截污管网50多公里,建成供水加压站16座,市、镇、村输水管网全覆盖,近50万农村居民喝上城市自来水,6个村建成省三星级康居乡村,2个村建成国家级生态村,恒北村等城乡统筹发展典型得到胡锦涛、张德江等中央领导同志肯定。农村环境的整治,既美化了乡村面貌,又方便了农民群众生活。

全力创建生态品牌。坚持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四城”同创,努力实现生态市创建“三步走”目标,即在2010年建成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今年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4年建成国家生态市。坚持“市镇同创”,签订目标责任状,严格考核奖惩,完善压力传递和长效管理机制,1个镇建成国家级生态镇,10个镇通过国家级生态镇验收。一批生态品牌的成功创建,将全方位提高大丰城市品位,给大丰群众生活改善和增收致富带来新的空间。

(作者系中共大丰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尤 健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