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现代化建设首善之区

发布时间:2013-12-13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社     作者:杨学鹏    

 

行政区划调整掀开了南京市鼓楼区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篇章,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则推动鼓楼发展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面对新的区情和新的形势,如何在更高的起点上抢抓机遇,探索体现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当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排头兵,是鼓楼区需要把握好的重点课题。

把高端发展作为争创首善的主攻方向,提升经济竞争力。原鼓楼和原下关的发展轨迹有差异,发展起点不同,发展阶段有差别,但两区瞄准高端,把服务经济和创新型经济作为转型发展主攻方向的努力是相同的。新鼓楼作为中心城区,发展空间的硬性约束始终不会发生根本改变,这种区情特点决定了我们只能继续坚持走高端发展、集约发展之路。一是瞄准高端形态。继续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克服短期载体瓶颈,把盘活原有楼宇与用好增量资源结合起来,把服务好重点企业与加快引进新企业结合起来,把引进大总部与培育小总部结合起来,尤其是要坚持国际化视野面向全球招商,引进符合鼓楼资源和空间实际的跨国总部型企业,进一步推动集约发展,提高产出效益。二是聚焦高端产业。立足现有经济基础和科教、人才优势,以总部经济为核心,以功能片区为引领,以楼宇园区为依托,加快形成以金融、航运物流、科技服务、商贸流通、现代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物联网、文化创意、生命健康、节能环保、电力自动化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建设高端载体。高端产业需要高端载体。抓住高校、工厂、市场搬迁机遇,通过新建、联建或改造老校园、老厂区、大市场等多种方式打造高端商务商贸载体、科技创新载体和文化产业载体,承接高端产业、催化高端产业、发展高端产业。

把科技创业作为争创首善的现实基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鼓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大的优势在于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最突出的问题是科技与经济发展脱节、科教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足。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必须在首善之区实践中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把鼓楼潜在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生产力和产业发展的优势。一是以协同创新为路径。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金介协同创新的路径,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好科技创业创新的各项政策,以科技企业为主体,构建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无缝对接机制,充分发挥鼓楼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二是以园区建设为突破。把科技创业载体建设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建设紫金模范马路、紫金鼓楼、紫金下关3个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和6个大学科技园,既要在以孵化器为重点的高标准载体建设上下功夫,又要在公共技术平台为重点的平台建设水平上有突破,打造科技创业创新的特殊“小环境”。三是以高端人才为引领。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引育留并举,把集聚创业人才、转化创新人才、扶持人才创业摆在战略全局的突出位置,在着力引育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科技创业家、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的同时,注意对高端产业和总部企业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切实做到以人才引领发展、促进转型,使高端人才成为创业创新的主力军。

把一流环境作为争创首善的首要支撑,提升城区承载力。优良的环境可以造福全区百姓、吸引高端人才和高端企业,建设首善之区,必须以品质化为目标,加快完善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一是打造美丽的城市环境。进一步加大规划引领力度,用国际一流水准审视并开展新一轮城市建设和管理,彰显城区历史文化风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努力在精品城区建设中塑造鼓楼特色。二是打造一流的生态环境。探索建立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着力打造与首善之区相适应的的首善生态。加快鼓楼滨江岸线打造,加快老虎山等山体整治,深入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全面开展黑臭河道整治工作,坚决关停迁出“三高两低”企业,加大扬尘污染治理,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还人民群众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活环境,努力打造滨江魅力独具、山水城林辉映的美丽鼓楼。三是打造优质的政务环境。以深化“三个服务”为抓手,始终把百姓需求、企业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健全机制保障、加强管理创新、强化作风建设,为企业和百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把特色文化作为争创首善的核心内涵,提升文化引领力。文化不仅是软实力,也是硬支撑。鼓楼居石头虎踞之地、浩荡长江之滨,不仅承载了滨江变迁的厚重历史,也延续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历程。必须把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城市功能有机融合起来,打造独具魅力的一流文化强区。一是促进文化与民生融合。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供精品公共文化产品,开展诸如“幸福鼓楼”社区文化节、“妈祖庙会”、“幕府登高”等品牌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群众文化氛围,为全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提炼新时期鼓楼精神和鼓楼形象,为争创首善之区汇聚新力量、凝聚正能量。二是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挖掘、整合石头城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特别是要把滨江历史遗存、文化典故与长江休闲旅游串联起来,与体验式旅游项目开发结合起来,打造出长江文化旅游的特色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全区发展提供新的支撑。三是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以新媒体、数字出版、创意设计等产业为重点,整合提升文化产业园区,提升园区专业化程度,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培育形成辐射力强、带动力大的文化产业集群,构建全省文化产业先行区。

把民生幸福作为争创首善的永恒追求,提升民众的向心力。城市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用民生衡量决策、用幸福评价发展,必须成为首善之区建设最根本的工作准则。加快适应两区合并以后群众的更高期待和更新诉求,在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上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点、群众满意的幸福城区建设之路。一是发展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加紧整合和重组优质资源,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资源向鼓北地区和河西地区布点、向未来人口密集区域集聚,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二是打造优质便捷的社区服务。加强社区用房建设,严格社区工作准入,扎实推进和谐社区达标工程,壮大社工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确保社区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加快特色社区打造,进一步形成社区建设的特色和品牌;大力引导发展公益慈善、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逐步建立起与首善之区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体系。三是创新优质高效的社会管理。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群体构成的变化规律,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强化虚拟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构筑覆盖全区的安全网;着力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化解各类积案,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打造和谐幸福鼓楼。

把机制创新作为争创首善的不竭动力,提升科学发展的活力。面对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激烈城区竞争,鼓楼要实现争先进位,必须把深化改革作为关键竞争策略,以改革的突破实现发展的跨越超越。其核心在于转变政府职能,厘清理顺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全面激发发展活力,探索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一是加快理顺工作机制。吸收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构建更为科学、高效、规范的行政管理机制和公共服务模式。重点是要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投融资体制等。二是加快实施部门综合改革。进一步梳理全区各部门综合改革任务,细化完善专项改革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努力以综合改革的率先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先。三是加快调整街道工作机制。科学界定街道职能,明确工作职责,实施以放权激活、责权利统一为主要内容的街道管理模式改革,更好地发挥街道在经济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鼓楼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李克海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