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长和市场各就其位
① 经济运行犹如一架天平,市长与市场就是调节这架天平的两个砝码。过于偏向哪一方,都可能导致经济运行失衡,影响经济发展活力。当务之急,就是建立起能够妥善处理二者关系的机制,既防止市长干预过多、调控不力、权力寻租,又防止市场盲目无序、恶性竞争,保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孙海峰。
② 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将决定发展方式的转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最高,市场反应最灵敏、最及时。说“决定性”就是强调,虽然其他力量可以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但决定者不是别的,是市场。这意味着,我们的发展将由要素驱动转为效率驱动。——肖林。
③ 过去尽管强调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但实践中政府之手扭曲资源配置的情形却也较为常见。事实上,政府也存在失灵,没有权力制约的政府,更容易干糊涂事。因此,让政府成为有限政府,又要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是改革的方向。——韩复龄。
④ 有为的政府,对于转型国家尤为重要。转型国家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需要政府来促进就业、关注民生、稳定社会。资金、资源如何避免盲目性,制度如何完善,也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来协调、支持。所以,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型,并不意味着政府的甩手不管。——林毅夫。
安全管理水平是衡量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⑤ 城镇化快速推进中,一方面人口高密度集中,另一方面为舒适便利生活而不得不维持复杂的支持系统。两种要求在同一块狭窄的空间中纠缠生长,现代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压力自然越来越大。纾解这种压力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安全生产和危机处置工作放到事故之前。——曹鹏程。
⑥ “彻底排除隐患,坚决杜绝此类事故。”习近平总书记这话不独是说给中石化的青岛公司听的,更是说给沿海沿江众多城市听的。人民的生命财产高于一切,为了“彻底”与“坚决”,相关地方的领导干部应该心知肚明:哪怕牺牲发展速度,哪怕承担经济损失,也要为过去的错误努力纠偏,也要让安全成为执政第一要义。——李泓冰。
迈向以人为本的“现代民生观”
⑦ 在发展新阶段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民生观”。即,将民生视为公民基本权利而不是人道主义;将贫困视为主要由社会原因而非个人原因造成;改善民生的动力或民生的性质,不是无效的消耗而是促进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后果不是形成福利依赖,而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林梅。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