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作为发达工业国家,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大企业,同时也有380多万个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占到德国企业总数的99.7%以上,生产的产品占德国70%~90%的市场份额,在许多领域都是世界拔尖的。这与德国政府鼓励扶持密不可分。
一、制定鼓励发展的长远战略
和平发展战略。德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确定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在一战二战期间,由于过度集中的垄断经济体制、在经济上存在的巨型资本集团,使得德国有实力成为战争的发起者。二战后,战胜国着意拆散德国的巨型企业,加上德国政府履行和平诺言,把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并限制大型垄断企业的发展作为重要措施。在德国形成了庞大的中产阶层,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秩序,德国的中小企业成为世界瞩目的一个群体。
限大促小战略。制定明确、细致的法律法规保证中小企业发展,法律已成为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的保护神。从中小企业的创立,到各类中介组织的工作范围和服务功能发挥等,都有法律依据。如《公法》、《反垄断竞争法》、《职工技术培训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增加就业法》等从各个方面规定了扶持保护中小企业发展。专门成立反垄断的监督部门,禁止大企业的合并和对中小企业的兼并,监督大企业是否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竞争优势,采取压价或提价等不正当手段打击限制中小企业。另外,企业和民众都能自觉执行法律,也保证了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类法律法规得以顺利实施。
城镇发展战略。德国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制定城镇化发展上选择了中小化的发展战略,全国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城市只有三个,其余都是几十万、几万人口的中小城市,使得德国各地区的发展较为均衡,居民就业方便,各中小城市居住学习商业医疗等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似,不同地区的贫富差距不大。
二、营造宽松相宜的发展环境
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德国政府对新创企业的激励措施超过200项。—个新创企业,经过审查符合条件者,均可得到企业投资总额18%的政府资金支持,正常运转后,还能得到投资总额15%的资金支持。有的州、市对新创企业甚至给予高达50%的资金补助。对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更大,通过国家银行提供信贷,抵押贷款,为其提供所需启动资金。建立创业管理中心,为刚刚创立的中小企业提供租金很低的厂房和生产设备等。每年每月德国都有中小企业破产,但同时又有新创企业成立,德国中小企业数量一般以年净增7万户的快速度增长,为社会提供了绝大多数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
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德国实行以竞争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系,为避免少数大型企业垄断市场,妨碍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机制,破坏市场运行秩序,德国从立法上积极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帮助中小企业在与大公司的竞争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中小企业抗衡大企业的能力,维护中小企业的发展权益和市场平等竞争的地位。
三、加大财政税费等扶持力度
财政扶持。德国政府从两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一方面,实行贴息政策,鼓励本国两大政策性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和德国平衡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并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银行提供利息补贴,其幅度一般在2%-3%之间,同时又对这些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承保损失可达60%。另一方面,每年拨专款资助企业参加国内外展览寻求贸易机会,其中99%的经费用在了中小企业上。
减少税收。其重点是为创办新企业以及企业的生存减轻负担。具体内容包括:对销售额不超过17500欧元的企业免于征收营业税。必须做账的最低营业额也从26万欧元提高到35万欧元,最低利润从25000欧元提高到30000欧元,这就为小型企业减少了昂贵的财务费用。进行税改减少中小企业的负担,让超过80%的中小企业直接从所得税的降低中获利。在德国,任何一家中小企业如果能存活10年,并且员工的收入不出现严重下滑,政府就可将其各项税收减免80%,甚至全免。
减免费用。规定年利润少于25000欧元的企业自2004年起前两年免收工商会会费和相关分摊费用,第二年和第三年免掉会费和分摊费用的一半,第三年和第四年免收与利润有关的分摊费用,第四年仅需缴纳基本会费。
直接补贴。为了支持中小企业跨出国门,增强国际竞争力,德国联邦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在国外设立办事处,并对其在国外人员的房租、工资等进行补贴。对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则采取科研人员出成果、企业出资本、国家给补贴的政策;企业承担2/3的科研经费,1/3由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给予补贴。
四、提供特别需要的服务种类
情报服务。利用各种半官方和半民间的行业协会为中小企业建立信息情报中心,通过专业报纸、杂志、电子网页、资料片和服务电话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融资服务。融资问题在德国中小企业中不是难题。在金融危机后,联邦和各州提出了扶持中小企业大约600项措施。同时还制定了一般性财政援助、促进研究并发放贷款、改善地区经济结构补贴、改善环境优惠政策、职业教育资助贷款、促进咨询补贴、新建企业资助七大类财政金融政策,分别由政府有关部门和银行、信贷机构专门负责直接兑现。
科研服务。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推进科研和市场相结合,推动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中小企业的高新技术化,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德国的中小企业是各科研、高校研究机构科研成果的良好试验场所,德国各级政府、金融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联手合作,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全国中小企业孵化系统,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孵化中心370个以上,项目涉及各个领域。
得益于上述政府行为,德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明显带有三大特点。
专业生产国际营销。德国中小企业不少有上百年甚至有200年的发展历史,为避免与大企业发生正面冲突,他们通常将自己的资源集中于一个非常狭窄的市场缝隙中,大力关注能让自己占据统治地位、并在高成本的德国继续生产的细分市场,将产品做到极致,力争在特定市场中保持足够大的市场份额甚至坐上头把交椅。在市场营销上,选择全球化战略,开展国际化的营销和销售,他们将精湛的技术和专业的产品与全球化的市场和销售相结合,在国外建立自己的销售和服务分支机构,专注开发某一个狭小的缝隙市场,并以此在该市场取得霸主地位,成为自己所在领域的全球领袖,从而被誉为“隐形冠军”。
很重视创新和研发。德国拥有重视研发的企业文化,65%的中小企业参与研发活动,40%的中小企业有专门的研发部门,比例均为欧洲最高。德国每年大约投入503亿欧元用于应用研究,其中约2/3的资金用于中小企业。
注重提高员工素质。在德国,人们十分重视各类实用性培训,企业更是把对培训的投资看成是对企业长远的投资。德国企业都有专门负责培训的机构,有专项的培训经费,有的企业用于培训的费用就占到纯利润的20%,企业培训率最低也为80%。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在德国政府的支持下,大部分企业把因市场需求下降而下岗的员工,集中进行再培训,采取短时工作制和灵活工作制,让员工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作者分别系淮安市委党校副校长和本刊记者)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