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泰州“群众工作团”

发布时间:2014-01-23     作者:本刊记者 夏玉兰 刘 忠 苏胜利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唯有密切关注基层的鲜活实践,才能挖掘出新时期群众工作创新的汪汪清泉。为此,本栏记者锁定江苏在群众工作中具有示范性和代表性的典型地区、事件及人物,力求讲好一线故事、求索党建真谛。本期,我们走进泰州,观察分析“群众工作团”的点点滴滴。

就在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之时,泰州作为第二批参与单位没有等待、没有观望,而是通过组建“群众工作团”的方式,启动一场蔚为壮观的组团下基层活动。这场活动中,泰州市和市(区)两级共从机关部门抽调1500多名干部,沉入基层解民忧、帮民困、谋发展、促转型。群众工作团的产生发展犹如一颗果树的生长,从埋下种子到生根发芽,从茁壮成长到开花结果,都闪烁着党建创新之光,吸引我们通过近距离细微观察探个究竟。

为什么在泰州土地上生根发芽?

早在201111月,作为试点的泰兴就组建119人的“三解三促”群众工作团,分为16个工作队,派驻16个乡镇(街道)、园区,对接需求、扎根一线开展群众工作。2012612日,省委主要领导对泰兴市组建“群众工作团”的创新实践予以充分肯定。随后,泰州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这一做法,致力于“放大群众工作团效应”。

植物的生长需要种子,但更离不开适合其孕育发芽的生态环境和土壤肥力。如果说泰兴试点的成功为群众工作团大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种子,那么泰州长期以来的党建创新探索和丰富经验则造就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和土壤肥力,为其生根发芽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泰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程秋喜告诉记者:“联系群众,已经成为泰州党建工作的一项传统。”长期以来,泰州把群众工作视为党的“生命工程”,并且精心打造这一基础性工程。

2002年底,泰州市在全省率先试行“党政干部主动下访工作制”。20055月,全面建立党政干部下访制。2006年,把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党员家庭确定为“党员中心户”,具体承担宣传引导周围群众、教育管理周边党员、帮助困难党员群众创业致富等职责,共确定党员中心户1.6万多户。2007年,推行“农村党员干部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建成市镇村三级为民服务窗口,组建1万多人的代理员队伍。2011年,建立“党群服务社”,重点履行宣传教育、服务引导、矛盾化解、民情搜集及上传等职责。

从十多年前的“党政干部下访制”到当下的“群众工作团”,泰州不仅是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坚守这项“生命工程”,并且随机应变、与时俱进使之不断提升完善。如果我们再深挖现象背后的精神力量,还能牵出一条支配这种演进过程的线索,这就是泰州于2005年明确提出的“为民党建”理念。十多年来的这些创新举措,都是在“为民党建”理念统揽之下按照“一个时期一个主题、一个阶段一个重点”的思路开展,都以“为民服务”为“内核”,无一例外。

从这个角度看,泰州党建工作创新的历程,就是“为民党建”这个理念的生成和发力过程。“为民党建”理念及其实践展开,为群众工作团的生根发芽供给了最为直接的营养,放大群众工作团效应也就如同这片葫芦藤上结出的硕大的新葫芦。因而,那种指望一朝一夕的“政绩工程”必然难成大器,党建创新还是要多做一些形成气候、培土育苗的基础性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善做善成。

是什么让这株幼苗茁壮成长?

果农都了解,只有在果树成长过程中适时而有效的管理,才能收获更多果实。这里的管理,包括施肥除草,也包括矫正和修剪枝节,倘若埋下种子不管不问,将很可能导致幼苗被杂草湮没,或者枝节疯长而不见果实。

作为一项党建创新,群众工作团在“破土”之后,也会面临杂草丛生和枝节疯长的威胁。在泰州,不缺乏应对这些威胁的经验,并且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与制度准备。

20138月底召开的群众工作团推进会上,泰州市委书记张雷指出:“现在,党的群众基础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自身建设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群众工作的方法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基于此,他提出,“我们要在群众工作的立场、作风、方法等方面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致力于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机制”。显然,着眼于“果园大环境”,不走固守旧道、不循规蹈矩,构成群众工作团这株新苗的新气质。

不仅如此,张雷书记还提出了“三条原则”:一是不走过场,二是不越俎代庖,三是不虎头蛇尾。在此基础上,他又强调了“一个关键”,即群众工作团队的关键在解决问题。这些针对性强的具体要求,为群众工作团打了“预防针”。同时,泰州组织部门还未雨绸缪,在队伍选配、日常管理等方面实招频出。

在群众工作团成员选配过程中,改变以往拉郎配、大呼隆选配干部的做法,实行精细化选配,对接基层需求。第一步,广泛开展需求调查,各地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的需要,上报需求类别和数量。同时,依据各园区、镇街发展瓶颈,综合分析团队成员需求结构。第二步,精心抽调队员,选派精干力量参与群众工作团队,团长和队长分别由机关部门正职和副处级干部担任,成员以一年为周期。第三步,科学配置各团各队,每个区各派一个工作团,团以下按照企业、园区、农村、社区四个类别分设若干工作队。由此,“育苗”之精心可见一斑。

群众工作团深入基层和企业之后,主动对接需求,重抓服务、主攻难点。一方面,他们不好高骛远,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从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到落实低保户待遇,从筹资修建道路到建厕所修路灯,从化解矛盾纠纷到举办文化演出,群众工作团各尽其力、各显神通,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踏踏实实做好基层工作,一点一滴感知群众冷暖。

群众工作团谨记“不越俎代庖”的要求,不是大包大揽,而是注重沟通协调,只帮忙不添乱。群众工作团通过促进团队和派驻地、团队和所派单位、团队和职能部门三方面的互动,有效整合资源,广泛汇聚各方力量,齐心协力满足基层和企业需求。

另外,泰州还注重群众工作团运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如,成立市群众工作团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调、服务和督促等日常工作;制定群众工作团队管理办法,明确工作程序规范;组成督查组,采取随机抽查、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考核督促。

总而言之,群众工作团之所以能在泰州健康茁壮生长,显然离不开在启动环节、实施环节有序的“过程控制”。

这棵植根群众之树结出了什么果实?

果农辛辛苦苦选种育种、除草施肥、修剪枝节,都是为了能收获到丰硕、美味的果实。泰州本次放大群众工作团效应,通过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稳步实施,收获的果实怎么样呢?

迄今为止,此项活动开展时间不算很长,但从基层的变化以及老百姓的赞美声中,从群众工作团成员敞开心扉谈体会中,我们似乎已经嗅到了党群互信果实的香醇气息。

在采访中我们听到不少“小事”。比如,海陵团九龙镇工作队一位队员在闲聊中得知,该镇八旬老党员刘鹤成心脏不好,又是一个人生活。他当即表示与这位老人结对,约好时间自己掏腰包带他去医院做一次体检。谈及此事,刘鹤成老人说:“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当个亲戚接待了,这样不是蛮好的吗?”又如,也是在该队,另一位队员倪郭明接待了一位情况较为特殊的上访户,两个人推心置腹聊了很多,上访人最后的“会心一笑”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企业里,群众工作团也帮上了大忙。位于姜堰区蒋垛镇的泰州开源化工有限公司由于产品纯度不高等因素,效益下滑,企业主十分着急。群众工作团得知情况后,请来了中科院专家现场指导解决技术难题,打开了销售局面。

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这样的“大事”固然值得喝彩,而那些修个路灯、建个厕所、组织场演出、办一场讲座诸如此类的“小事”蕴藏的价值也不容忽视。尽管这些事单独看并不起眼,但却在点滴之间让党员干部“多了个亲戚”,也就多一份“鱼水情”。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泰州,这千千万万个“小事”,势必汇聚起联系群众的洪流。

在另一头,群众工作团成员也收获颇丰。海陵团团长、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万永良感慨:“基层的真实情况,坐在办公室里摸不到;群众的甘苦和渴求,不身心俱入体会不深。”显然,他感受到了来自基层群众的期盼和责任。

而高港转型升级服务队成员、市经信委处长黄卫民则情不自禁开始自我反思:“下基层让我思考很多,比如我们之前一直是等着企业上门,现在意识到上门为企业服务才是更关键的。还有,改革中许多核心内容,机关是找不到的,企业需要的也不是一点点钱,而是政策性的调整。”这样的体会,对机关干部更好地服务群众弥足珍贵。

总体而言,群众工作团不仅让百姓得到了实惠,更让干部经受了洗礼。长远来看,泰州的实践也在探索一条颇具特色的常态化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正是这棵植根群众之树已经结出的累累硕果。


一位团长的感悟——

品味来自基层的特殊感受

万永良

数月来,我们在融入群众过程中接受了一场特殊的教育,感触良多。基层的真实情况,坐在办公室里摸不到;群众的甘苦和渴求,不身心俱入体会不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起想、一块干,才能真正找到。群众的感动、需求和期待,催促我们把工作做好。

真正沉下去,工作过程就成了治“四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工作团是一种形式,但恰恰不是形式主义。我们参与信访接待、努力化解矛盾、举办文艺演出等,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接触和互动,大家认识、熟悉并且认可、亲近了我们。我们接地气、摸实情、听真话,替群众想、带群众干、帮群众办,实则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过程。

只要顺应群众期盼,“做小事”也能满足“大需求”。群众看待我们“是上面派来的”,把所有烦恼、需求、企盼都一股脑儿提出来。我们充分理解,分门别类梳理,尽心尽力办好。哪怕一时不能解决,听进去、记下来、带上去,就是一种尊重,也能在一定程度纾解群众情绪。真正替群众想、带群众干、帮群众办,把小事当大事做,就会拉近距离,增进信任,换来群众幸福的笑脸。

换个身份到基层走一走、听一听,从群众角度看一看、想一想,基层群众的烦恼,就是转变作风的压力动力,他们的企盼,就是优化服务的路径选择。下基层变成一种习惯,求真务实成为一种品格,办事服务贴近群众,老百姓就会拍手叫好,党群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作者系泰州市级机关海陵群众工作团团长)

一位队员的感悟——

付出真诚才能赢得信任

倪郭明

刚来到九龙这个工业重镇时,我们还真是有点“怯场”:群众信任不信任?解决问题能不能有效?会不会给基层忙中添乱?这些疑问萦绕在我们心头。

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跑村、跑企业、跑单位,到处发印着手机号码和QQ号码的联系卡。这样一天天跑下来,大事小事一件件办下来,效果也自然就来了:镇里有任务也主动交给我们了,村里和企业有事就打我们电话,也有不少群众上门求助。

由此,我们认识到:要赢得基层和群众的信任,关键是要付出真诚。但要做到一个“诚”字,可没那么简单。首先,要敢于为基层说话。在基层时间长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引发我们深思。比如,多年前退休的村干部每月只有几百元养老金,怎么让他们“老有所养”?农民建房普遍“批小建大”,怎么办?等等。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查资料、找文件,深入探讨,撰写调查报告建言献策。其次,须尊重基层干部。我们虽然是市里“下来的”,但也要“小下腰来”,虚心讨教。我们把自己定位为“参谋和助手”,让基层当“主语”,充分发挥基层的职能解决问题。再次,应全副身心投入。领导说我们是“领一份工资,打两份工”。忙在基层,“家里”的事情怎么办?一方面单位的同事很支持,同时我们也利用中午、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加加班。说实话,乡镇的同志都是“五加二,白加黑”,我们这些在机关工作的干部,真的要经常接地气,学习基层干部良好的工作作风。

(作者系泰州市级机关九龙镇群众工作队队长)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