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工程是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确立的“八项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程。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省科技部门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启动,高要求推进,研究提出“一个环境、两个支撑、三个体系、四个落脚点”的总体推进思路,努力确保每年都有新进展,五年实现大突破。经过三年来创造性实践,科技创新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区域创新能力实现“五连冠”,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增幅列全国第一,人才综合竞争力全国领先,获批为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成为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科技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逐步确立。
一、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巩固
坚持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任务,研究出台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20条重大举措,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在政策上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力度,全省1454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82%,跃居全国第一。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在全国率先设立培育计划,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52家、累计达6245家,约占全国1/8以上。加大科技政策落实力度,推行政策落实与项目立项、工作会商和科技进步考核“三挂钩”,企业减免科技税收大幅跃升到2012年的202亿元。这三年,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增长147%、160%和161%,累计获批国家重点新产品535个,均居全国首位。
二、强化高端技术突破,科技支撑产业升级能力显著增强
坚持把产业技术创新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深入实施产业升级“三大计划”,集中力量攻克重大科技难关,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迈上新台阶。组织实施“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自主创新项目”,牵头或参与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等750多项,国拨经费38亿元,纳米科技、未来网络、太阳能光伏、生命科学等跻身国际前沿,成为我国唯一囊括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技术发明一等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三大奖项的省份。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苏州纳米技术、泰州生物医药、南京通信与网络等“两部一省”科教结合产业创新基地。加快两化融合步伐,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40%,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三年来我省新兴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国1/5以上,医药产业首次超过山东跃居全国第一,销售收入占全国14%;物联网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大关;智能电网基本形成覆盖核心环节的产业创新链;光伏产值占全国的55.2%,全球的21.8%,产业创新体系逐步建立。
三、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基层创新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坚持把创新驱动战略贯穿到苏南转型、苏中崛起、苏北振兴和沿海开发的实践中,构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引导工作重心下移,召开全省基层科技工作会议,统筹推进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区)和创新型乡镇建设,新增6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累计达10个,位居全国第一。新获批4个国家级高新区、总数达10家、居全国首位,集成实施417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形成“一区一战略产业、一县一主导产业、一镇一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加大“科技镇长团”组织力度,三年累计选派1514位专家教授到乡镇、街道、开发区任职;在全国首创研究生工作站,引导1万多名硕士博士生到生产一线实践。注重打造长效合作平台,形成“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两大工作品牌,新建中美科技创新园、中芬纳米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载体,组建“校企联盟”超过8000个。全省8万多名专家教授常年活跃在基层和企业,江苏正日益成为科技人员、跨国公司、高校院所创新发展的首选地。
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推行项目、人才、载体和基地“四位一体”联动,进一步释放科教资源优势。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推进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制定出台“1+8”系列政策、“科技九条”,在全国产生重要反响。完善从孵化器、加速器到产业园的科技创业辅育服务模式,在全国首创研究生工作站等人才载体,鼓励更多高端人才在江苏创业发展。近三年引进领军人才1793名、创新团队87个,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320位、累计达385人,其中创业类占全国的29.7%、稳居第一。全省建有各类孵化器437家,孵化场地面积达2387万平方米,占全国1/3,基本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形成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创办高科技企业、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链式效应。目前江苏研发人员超过50万人,位居全国第一,人才竞争力由全国第4位上升到第2位,具备了雄厚的科研力量和丰厚的人才储备。
五、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多元化科技投融资机制逐步健全
坚持把科技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以建设全国首个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省为契机,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科技、金融、财政部门与“一行三局”联动机制,启动建设15个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加大机制创新力度,累计设立29家科技支行、63家科技小贷公司,在全国率先实现省辖市和高新区“全覆盖”;扩大科技保险试点,推行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之星”贷款业务荣获中国银行业协会十佳特优产品评选第一名。加大创业投资发展力度,设立首期2亿元的省级天使投资引导资金,采取风险补助、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早期研发,创投管理资金规模较2010年翻一番,达1256亿元。
六、激励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坚持把知识创造作为自主创新的鲜明导向,紧紧围绕建设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加快确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专利申请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翻番,为我国首个累计专利申请总量过百万件的地区,占全国18.35%。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中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平台落户,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保护力度进一步强化,与美、韩等知识产权强国签署合作协议,颁布实施省专利促进条例和软件产业促进条例,推动“三审合一”改革试点,吸引400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500多家外资研发机构落地。江苏的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已经超过广东、上海,由全国第四跃居全国第二。
下一步,全省科技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拓展科技创新工程,全面增强创新活力。着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提高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者。到“十二五”末,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区域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发展综合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以百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千家科技型拟上市企业、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切实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责任编辑:张 宁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