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连云港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69.46万,占人口总数的13.8%,而养老设施不足,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6.63张,政府主办的福利中心等养老院更是一床难求。在社会渐入老龄化、银发浪潮汹涌的形势下,如何破解家庭养老困难多、公办养老院数量少难题?连云港新浦区新南街道创新思路,在玉龙社区规划建设“养老特色街”,逐渐走出一条民办社会化养老的新路子。
因势利导:城郊“商业街”变身“养老特色街”
玉龙路家庭养老特色街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通灌南路,500多米长的街道两边集中了“芳芳养老院”、“万顺养老院”、“爱心养老院”、“百寿园养老院”等多家养老机构。这里原来是城郊区域,相对比较偏僻。2000年左右,开发商在这里建设了一批两层、三层的简易别墅。在别墅群中规划了一条商业街,但是一直没有什么人气。2005年,第一家养老院在这里开办,随后带动周边有条件的群众纷纷开办养老机构,形成了集聚效应,逐渐打响了“养老特色街”的品牌。
敢于“吃螃蟹”的人叫金建芳,她原是农药厂的一名退休职工,办过幼儿园、开过公司。当她看到社会上有的老人由于子女忙于事业无暇照顾,有的老人由于家居拥挤而家庭不和,不仅非常需要解决吃住等生活问题,还特别需要心理援助、精神安慰,恰巧她自己家里就有三层楼房空闲着,老伴也没有什么事情做,开办养老院利人利己,于是筹措了3万元开办了“芳芳养老院”。金建芳把以往的企业管理经验融合到家庭养老上,经营得当再加上她能吃苦、有爱心,很快就得到了许多老人的信任和支持。起初“芳芳养老院”只有20张床位,随着在周边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规模逐渐提升,如今已有68张床位、7个服务人员。在金建芳的影响下,邻居王以富办起了“百寿园”,李万梅办起了“爱心园”……玉龙社区的“商业街”变身成了“养老特色街”。
家庭养老:爱心氛围浓、成本低
养老街突破传统的养老模式,主要利用自家房屋、亲属开展托老服务,面向中低收入的家庭老人,按照小型、就近、适用的要求有偿、低偿服务,不求大场面、赚大钱,为不堪重负的政府和公立养老院分担了社会责任。
这里的养老院在养老服务上有几个共同特点,首先是注意营造家庭氛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来到这里的多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老人扎堆养老,同住一个家,同吃一锅饭,家庭般氛围让老人依恋养老院,逢年过节都愿意留下。其次是注重细节服务。有的老人喜静,有的老人好动,一个人一个性情,一个人一个身体状况,要分类服务,区别对待。各家养老院在开办过程中,不断摸索经验,也不断交流共享。每个老人床前都有“一拨通”按钮,只要老人有需要,服务人员随叫随到;爱活动的老人身上都有卡片,写明身份信息,以便失踪的时候寻找……这里的养老院,更像是康复中心、医疗中心、临终关怀中心。第三,着眼微利经营。开办养老院赚不赚钱?这是许多人都关心的一个问题。可以算一下账:能自理的老人这里每月收费400—500元;半自理的收费在900—1000元;不能自理的收费1500元。每顿饭是两菜一汤,夏天空调、冬天土暖气。几家养老院都说,一年忙到头,赚不了多少钱,但解决了自己家和街坊邻居的老人托养问题,融洽了邻里关系,觉得很值。
集聚发展:家庭养老一条街渐成社会亮色
今天的玉龙社区养老特色街上,已经开办了9家养老院,拥有230张床位,总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米。特色街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靠的是创办者的辛勤劳动,也靠社区的热情帮助、政府的正确引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
政府倾心扶持。为推动社会养老事业发展,连云港市把社会养老机构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对于民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床位补贴,新建和改扩建的分别给予每张床位3000元和1500元补贴,并给予每位老人每月30—50元的运营补贴。新浦区从财政挤出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特色街的改造,粉刷了街道墙壁,建起了牌坊,拓宽了街道路面,并将路边的路牙石全部抹平,以方便老人行走。市民政部门按照有关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凡是养老院进行内外部设施改造升级的,尽可能给予补贴。
同业之间互助提高。一条街上的9家养老院连排成片,他们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芳芳养老院”规模最大,院长金建芳为人爽直,很多养老院都是在她的影响下入行的,她把自己创业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邻居同业者。她说:“只有大家都发展了,这条街才能形成规模,才会有更多的老年人愿意到这里来。”同时,几家养老院互通信息,集体采购粮油、瓜菜、被服等生活用品,降低了成本;联手搞各种文娱活动,让老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社会各界支持帮助。市民政局为特色街及时提供服务,9家民办养老机构,有4家已经取得了《社会福利机构执业许可证》,培训所有在岗服务的人员,合格的都拿到了证书。社区居委会牵头与特色街上的超市、诊所、理发店等服务行业联系,签订优惠服务协议,为养老院的老人们发放“爱心卡”,老人凭卡可以享受理发、洗浴、用餐、生活必需品等优惠服务。特色街附近的市煤炭医院安排专业医护人员负责监测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并提供一般护理,定时为他们测体温、血压和心率,检测血糖等。养老特色街也成为社区志愿者的重要服务基地,淮海工学院、新浦区机关工委、海宁中学等单位都组织志愿者和义工来这里为老人服务,为养老特色街的发展营造了浓浓的爱心氛围。□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委研究室)
责任编辑:尤 健
微评:“民办公助”利于做大养老业“蛋糕”
银发浪潮汹涌来袭,“未富先老”的问题既困扰广大群众,也是各级政府的“心腹大患”。作为一种符合大众需求的托老服务业模式,连云港新浦区新南街道养老特色街发挥“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养老新机制的活力,民办社会化养老模式的发展优势和趋势。
近年来,随着民办养老机构兴起、社会资金逐步进入养老服务行业,但是面临着场地、资金、人员等很多问题。养老特色街实行事业养老“公办民营化”和产业养老“民办公助化”的模式,不求公有,但求服务,将各级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继续细化、量化、具体化,通过加大资金补贴、税费减免、购买服务等措施,引导工商资本、私人家庭积极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
养老事业带有非营利性,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属于一项投资大、利润低、回收慢的事业。另外,民办养老事业属于朝阳产业,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政策,这样的政策往往落后于现实的发展。连云港养老特色街是从空间形式上界定的,其实质内容是介于社会养老院与传统居家养老之间的社区养老新模式。分析和提升玉龙路家庭养老一条街做法和经验,可为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科学有效的切入点和生长点。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