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在国内民众热切期盼中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我们从中看到,中国的改革不是单兵突进,而是全面展开;中国的改革不是轻描淡写、走过场,而是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中国的改革不是笼统模糊,而是具体细微;中国的改革不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是“雷声大雨点也大”,有着“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
思想又一次大解放:全方位改革的历史坐标更加清晰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三个进一步解放”,即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历史经验证明,思想解放到何种程度,我们就会发展到何种地步。正是这“三个解放”,使我们不断冲破重重观念障碍,极大释放了社会创造活力,推动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在“三个解放”中,解放思想是前提,是总开关。36年前,正是思想的大解放,党中央才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21年前,1993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起了基本框架,“中国号”列车进入了高速行进的轨道。11年前,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科学发展之路、科学发展之策成为当今时代的最强音。
今天的中国,深水区、攻坚期、硬骨头,一连串的改革难题无法回避,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集体智慧来破解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如果思想解放不到位,将会断送整个改革发展的历史和命运,“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使解放思想的历史坐标更加清晰、更加有力、更加准确。
道路又一次大拓展:中国道路在时代进程中更加宽广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性作用的提出,就牵住了改革发展进程中的“牛鼻子”,为破除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顽瘴痼疾,同时又体现坚持社会全面进步的宗旨,创新中国、法治中国、文化强国、美丽中国都在决定中予以呈现,保护环境也将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中国道路在改革嬗变中得到拓展。
《决定》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既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又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既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又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既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又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一个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增量到存量、由改革创新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改革大幕已经拉开,中国道路在改革中进一步拓展。改革调整的是制度设计,迸发的是生产活力,解放的是生产力,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民生理念写在了越走越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理论体系又一次大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更加多彩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36年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重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而展开,并谋篇布局,那么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们开始围绕着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来进行新的历史性变革,改革的脚步日益加速。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议题,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鲜明体现。经济体制的坚冰如何破除,民主政治的羁绊如何消弥,文化发展的障碍如何扫清,民生事业的难题如何解决,生态环境的破坏如何遏止,党的建设如何推进,军队和国防建设如何加快,十八届三中全会高举全方位改革大旗,建构起了主题全面、主线清晰、重点明确、力度空前、行动扎实的举旗、走路制度构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宝库增添新的时代内涵,是我们在改革进程中必须一以贯之的行动坚守。
制度建设又一次大推进:制度体系在改革创新中更加成熟
今天的改革,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敏感程度,丝毫不亚于改革开放之初。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提出就打破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重阻力,为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奠定了坚实根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将势如破竹般随着改革的进行在中国推进;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市场体系的文化发展战略,丰富的是公众精神生活,提升的是国家综合实力,塑造的是国民灵魂;考试招生制度、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社会保障制度、医药卫生体制、社会治理体制为民生事业发展的“大合唱”打出了“组合拳”;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的提出,为让人们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空气提供了根本性的制度保障;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构建有效选人用人机制、建立积聚人才体制机制、建立社会参与机制为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描绘了宏伟蓝图。
群众观点又一次大深化:改革红利普惠于民的份量更加厚重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改革红利只有惠及全体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广泛认同、衷心拥护、全力支持,才能形成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社会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强化体育课和美学教育,公办学校教师轮岗、破解择校难题,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分离,高招录取不单看高考成绩,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外语一年多考”使“学有所教”实现了形式和质量的统一;“消除城乡、性别就业歧视,建立失业统计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制度”为“劳有所得”提供了制度的保障;“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研究制定延迟退休政策”让“老有所养”的脚步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改革住房公积金”为“住有所居”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更为实现“病有所医”打开了通道。“单独二胎”的提出也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决定》中青少年学生看到了素质教育的曙光;80、90后“蜗居”们看到了上升的通道;流动的农民工大军找寻到了失根的文化;紧张不堪的医患关系有了根除的可能,这一切都透露着浓浓的民生情怀,改革创新红利也将进一步释放,民众生活将因此而大为改变。□
(作者系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段培华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