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毓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发扬“钉钉子”精神,言语朴实、意蕴深远。
当前,在各级政府的谋划和推动下,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然而,个别地区领导干部执行上“走过场”、行动中“挂空挡”的现象仍然存在,只愿意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愿意脚踏实地一抓到底,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原本画好的蓝图被“涂鸦”,原本瞄准的钉子被“钉歪”。
深化改革,首先要找准目标。“有的放矢,事半功倍。”钉钉子要及时找准目标。俗话说:打蛇打七寸,一击毙命。同样的道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要像”钉钉子”一样,首先找准目标,抓住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地把握改革的战略要点,理清先后顺序以及主攻方向。各级党员干部要将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政策作为“目标点”,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找准改革目标,并做到盯死目标不放、钉透目标为止。决不能拿着锤子如”蜻蜓点水”般这碰碰、那钉钉,更不能想尽千方百计设法在中央政策中寻找“变通”的政策。
改革攻艰,要壮士断腕,发力要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千钧之力敲击在钉子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强,唯有这样,才能将蓝图坚实有力地钉上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前进指明了方向;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第二次伟大改革的期盼就是重锤的敲击,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怀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勇气和决心,跳出思想观念的束缚,拿出一往向前的无畏,走出条条框框的限制,进而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方向和着力点,并最终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切实扫除全面深化改革路上的这只“拦路虎”,为改革的顺利前进铺平道路。领导干部干工作亦是如此,要用十足的勇气与干劲坚决将既定目标落到实处。
深化改革,要善做善成,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钉钉子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它需要我们认准目标后,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改作风、干事业最怕“一阵风、走过场”。如果仅是找准目标、绘好蓝图,却“雨过地皮湿”,事无恒心,人无毅力,又拿什么来取信于民?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更是如此,它既需要我们认准目标,连续不断地解决改革与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问题,也需要社会各个群体、各个阶层一代接着一代与执政党同心同德,共同传递好改革的“接力棒”,这样才能使各领域的改革真正深入持续下去。“为政贵有恒”,唯有“甩开膀子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地真正为群众谋利益,方可打好改革的攻坚战。□
(作者系苏州科技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