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 锋
2011年,无锡新区图书馆建成后,采用政府主导、服务外包的创新管理模式,由政府提供基本场地条件、提供经费保障、制定服务标准,通过向社会发包,引入竞争机制和科学评估监督机制,择优选择具备实力的社会机构,按照公司化运作的基本方式,在确保公益性质的前提下,承办图书馆的日常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变“养人”为“养事”。这一全国首个在县区级公共图书馆尝试的新型管理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完全由政府直接兴办公共图书馆的做法,开拓了公共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新路。无锡新区通过公共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外包,在不新设机构和增加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动态监控公共图书馆的运行质量和效果,保证了公共图书馆运行服务上的持续创新和运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和有效覆盖人群不断扩大,社会效益不断提升。两年的实践证明,其服务质量与效果远优于现有管理体制下的同类图书馆。2012年,该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数字资源、网络服务手段,获得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2013年,刚运行两年的新区图书馆成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一
无锡新区是在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上成立的,过去,区一级没有设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新区已有近60万常住人口,他们对政府提供图书阅读服务有着强烈和迫切的愿望与要求,但建设图书馆,又面临着设立机构、增加编制、培养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在此背景下,以什么样的方式建图书馆,建一个什么样的图书馆,又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图书馆的运行与服务,便成了无锡新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设立机构、增加编制困难,同时又缺乏图书馆方面专业人才的实际,无锡新区决定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通过招标,由专业公司建设、管理、运行新区图书馆。一是对无锡新区图书馆进行科学设计。接受政府委托的艾迪讯公司考察了国内外多家重要图书馆,在充分把握图书馆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结合无锡新区的特点和实际,以“馆藏虚实结合”为原则,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移动信息采集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无锡新区图书馆进行了科学设计。二是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天候、多样化的服务。目前,无锡新区图书馆已经拥有纸质图书3万多册、纸质期刊报纸约400种,电子图书110万本,电子期刊11万种,实时电子报纸400多种,5678种长达100万分钟的视频资料。新区图书馆采用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配备了国内一流的现代化设施,提供贴心、便捷的服务。三是建设“永不关闭”的数字图书馆。市民用二代身份证进行免费注册,只要在有网络覆盖的场所,用电脑、手机、电子书、ipad等登录网上图书馆后就可以进行浏览阅读。此外,新区图书馆还在新区各分馆及社区设立数字图书馆基层服务点,方便市民随时随地共享数字资源。新区图书馆在创业中心、软件园、武警边检站等建设了数字分馆。在加强分馆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基层服务点建设,开通无锡新区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单位,全方位覆盖新区各基层单位,包括教育单位8个、街道文化站6个、社区文化活动室60个。四是突出对社区、企业开展服务。图书馆坚持“图书馆服务与社区服务结合”,不仅在图书馆建筑实体内为读者提供服务,还和新区各街道社区的文化站、图书馆一起开展公共文化进社区服务,为新区各社区图书馆统一建设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并将数字资源免费推送到社区内。
二
新区图书馆实现了建设模式、管理体制、阅读方式、服务模式等多方面的创新。新区图书馆的业务运行服务由新区管委会以服务外包的形式发包给艾迪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除新区管委会委派馆长之外,其他图书馆工作人员乃至物业、保洁等各项工作亦都使用服务外包形式管理。这是国内地方政府首次将公共图书馆全部业务进行服务外包。新区图书馆还率先借助无锡这座“中国物联网之城”采用的先进的RFID技术实现了图书馆的业务无人化、自助化。读者在新区图书馆既可以享受到传统的文化服务,又可以尝试到各种新技术带来的新的阅读体验。新区图书馆将实体服务与网络服务相结合,馆内服务与馆外服务相结合,普遍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静态化服务和动态化服务相结合,一般化服务与特色化服务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服务效能。新区图书馆与企业和园区合作建设分馆,依托网络技术建立虚拟专网针对企业和员工提供专业学术情报服务、商业经济数据服务、职业教育服务。新区图书馆还计划针对政府、企业以及园区增设社情汇总、商业资讯月报、竞争情报服务等新服务项目。
新区图书馆的实践突破了传统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瓶颈。一是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规模扩大与政府直接提供能力有限的矛盾。政府通过服务外包,将图书馆的运营管理外包给专业的图书馆管理公司,提高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做到了“小政府,大服务”。二是解决了制约新区图书馆建设机构设置困难、编制紧张、人才匮乏等问题。采取服务外包的模式,避开了阻碍新区图书馆建设的诸多难题,加快了新区图书馆建设步伐。三是解决了图书馆运行效益不佳问题。许多图书馆运行效益不佳,服务效果不好,主要是机制不活。新区图书馆所采取的养事不养人的机制,政府只当裁判员,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四是解决了新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无锡新区是无锡市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高地。经过近20年的不断发展,无锡新区如今已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行列中的排头兵。新区图书馆的建设有效缓解了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问题,实现了阅读服务的全覆盖。2013年8月,在图书馆服务外包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新区文化馆也实行了服务外包。
三
无锡新区图书馆取得的成就并不是孤立的,无锡市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举措是丰富多样的。
设立引导文化消费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继2011年组织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试行办法》,2012年重新制定并实施《无锡市政府引导文化消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专项资金增至每年1000万元。2012年成功购买公益性文化项目45项,2013年购买的公益性文化项目增加到60项,内容包括公共文化设施场所建设、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展览展演、艺术普及培训等方面,涵盖面广,贴近百姓,突出公益性,切实做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两年中100多个项目带动社会投入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总量达6000多万元。此举推动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的建立。
设立群众文艺团队小额资助专项资金。制定下发了《无锡市群众文艺团队小额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每年对符合资助条件的优秀群众文艺团队给予一定扶持。2011年评选资助优秀团队67支、资助金额20万元,2012年评选资助优秀群众业余文化团队166支、资助金额达70万元。2013年投入150万元,资助扶持306支基层群众业余文化团体,并在全市范围内组织“特色团队展演周”活动。此乃“雪中送炭”之举,有力推动了全市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各类民间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优秀民间特色文化项目不断涌现,为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作出了贡献。
无锡大剧院低票价补贴。投资十多亿元,建筑面积7万多平米的无锡大剧院是无锡近年来投入最大的文化设施,剧院于2012年5月1日投入使用,运行管理采用委托经营模式,由北京保利剧院管理公司在无锡设立股份公司运行,政府每年投入的运行补贴主要用于公益演出和低票价的补贴,所有演出百元以下的底票价超过30%,平均票价不到200元。每年150余场高质量的演出,几十场艺术讲座提升了无锡城市的文化高度。□
(作者系无锡市文广新局文艺处处长)
责任编辑:刘卫东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