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绿色产业发展的新样本

发布时间:2014-02-20     作者:作者:梁曙霞    

 

作者:梁曙霞

盐城环保科技城是国内唯一的雾霾治理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和江苏省江北地区唯一的环保特色产业基地。它成立于2009417日,是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积极抢抓沿海开发与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自成立以来,盐城环保科技城秉承生态、集约、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创新,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营造创新载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绿色GDP的发展之路,成为绿色产业发展的典型样本。

坚持绿色引资标准。盐城环保科技城对入园企业设立了环评“门槛”,对环评未达标的一律不准投入生产。严格按照“高利用、低排放、高产出、低污染”的原则,对入城企业产品的原料成分、生产工艺流程、产后废料去向实行全程监管。在发展中盐城环保科技城转换理念,引进项目不再唯“大”,而更看重土地投资强度、亩产税收、税收增长率等经济效益,大力引进资源占用少、产业带动强的项目。对于优质重点产业项目优先配置土地指标,对于不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项目,即使投资额再大,贡献的税收再高也毫不犹豫地拒绝或清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使科技城及周边地区的土壤、空气、水质和噪声等均达到了国家生态标准。

打造绿色产业集群。科技城以环保制造为基础,以工程服务为核心,在财税政策扶持、保障土地供给、企业技术创新税收优惠以及加快引进人才和研发机构等方面,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吸引行业领军企业进驻,推动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形成了原材料供应市场、研发、生产、融资服务、物流配套等整条环保产业集群。盐城环保科技城目前集聚73家行业龙头企业、20多家研究机构和一批国际企业,拥有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647项,创26项“中国第一”新技术。在烟气治理领域,有30多家国内顶尖生产烟气治理设备的企业入驻,其中烟气治理前5强企业全部落户,有15家从事治理PM2.5设备的制造。水污染治理领域前5强中有4家进驻。通过政产学研的深度合作,盐城环保科技城在烟气治理和污水治理上形成了完整的绿色产业集群。

注重绿色环境建设。盐城环保科技城十分注重对绿色理念的宣传和身体力行。在环境建设中,处处展现环保元素,彰显绿色理念。在建设科技研发及公共服务创新平台——“绿巢”环保小镇中,综合运用了地源热泵、光伏太阳能、雨水收集等16种环保新技术,使绿巢成为国内单个建筑使用节能环保技术最多的楼体。江苏首家也是最大的低碳环保示范社区——“绿园”,从设计、用材到建设、运营各个环节,运用了低碳用能、低碳用材、低碳构造、低碳排放、绿植碳汇等8大技术体系,汇集32项当前国际国内领先环保技术,发挥了环保示范、科普与教育的功能。环保产业会展交易中心也采取了屋顶光伏发电和雨水收集技术。此外,盐城环保科技城还以环保小镇建设为依托、以环保产业链为主线,积极打造研发设计、产品制造、展示交易、公共服务,低碳体验、生态景观等16个旅游景点,发展环保工业旅游业,通过展示和体验互动等形式使人们充分了解先进环保技术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环保工业旅游业的开发,不仅推动了环保的科普教育,还有力地促进了环保主导产业的发展。

实现绿色智能转型。盐城环保科技城加快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有机融合,努力实现绿色智能转型。积极引进复旦大学创新基地,建设“数字园区”,推进移动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不断完善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加快推进网络问政和网上审批,建立便民、惠民、利民的一站式服务网站。加大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与慧聪网合作,利用会展交易中心建立市场信息平台,针对不同行业差异化需求,为入园企业产品买卖、信息求购等提供信息。利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盐城分所实时滚动发布全国各地的能源环保企业的技术转让、融资需求、合同管理等信息。联手中国移动公司,以“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为目标,在城内进行无线城市应用试点,实行办公自动化服务。城内企业如科行公司和紫光吉地达公司通过购置机器人、智能化机床等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导入世界顶尖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生产工艺的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改造,竞争力迅速提升。科行获得1.2亿元江苏最大的烟气治理脱硝领域订单,吉地达则与多家研发机构合作获得数个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产品畅销国际。

随着环境和资源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发展绿色产业已是必然选择。环保产业是绿色产业的主力军,环保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不仅为绿色产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还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是推动绿色增长的新引擎。盐城环保科技城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坚持走绿色环保产业发展之路的成功典范,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迪。

正确认识生态保护与转型发展之间的关系。面对资源约束加紧,环境生态破坏,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威胁人民群众健康,为社会所广泛关注的雾霾问题频频出现,靠环境红利来支撑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环境治理刻不容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传统工业发展路径的桎梏,向绿色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另一方面,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文明是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离开了工业化的强有力的支撑,生态文明就是“空中楼阁”。盐城环保科技城的环保产业发展之路表明,发展绿色经济,以绿色生态促经济转型,以工业化促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重要结合点。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与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不相悖的,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可以协调共存。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国的环保产业由于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一直以政府推动为主,市场在环保工作中的作用长期被忽略。随着环保产业市场的逐步成熟和完善,发挥市场在环保产业中的决定性作用是环保产业长足发展的保证,政府则要发挥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调控作用。政府要合理规划,做好环保产业的布局。根据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行合理规划,适当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并对产业发展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定期评估规划实施效果并进行及时修正,指引企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政府要多加引导,对环保产业实行激励机制。保护知识产权,鼓励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政府要转变职能,做好环保产业的服务,组织和整合好相关资源、推动政产学研用的结合、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等。但政府作为环境服务采购的主体,不能代替市场的作用,环保产业只有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只有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才能有效地激活社会资本、释放市场活力,有效推进环保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重视科技、人才在产业绿色转型中的支撑作用。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绿色科技进步来支撑,科技创新是推进绿色产业高级化发展必不可少的强力杠杆。在我国,虽然环保企业众多,但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水平薄弱、缺少自主创新理念的问题,部分关键技术与核心元器件及材料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依赖引进与进口,向高端发展存在诸多科技瓶颈约束。从人才方面来看,发展绿色产业需要有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支撑,不仅需要一大批具备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绿色科技人才,还需要大批低端绿色技术工人和具备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拥有较强管理能力的绿色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我国现有的绿色人才匮乏,离实际需求相差甚远。盐城环保科技城在发展中重视科技和人才的作用,积极支持引进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以招才引智为依托,加快“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行业领军人才的集聚,以实现“人才带项目”、“人才带技术”、“人才带资金”来盐城环保科技城入园创业,为科技城的转型发展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作者系省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金 雯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