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三促”:深化群众路线教育的有力抓手

发布时间:2014-02-20     作者:王立平    
 编者按:为进一步认真总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不断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的规律性认识,推出一批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群众》杂志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征文活动。从本期开始,本栏将陆续择优刊发来稿。

 

作者:王立平

中央决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江苏把深化“三解三促”活动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通过下基层活动梳理排查、找准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四风”方面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健全长效机制,在加强机关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上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目前,省级机关800多名厅以上干部、5000多名处级干部和2900多名科级干部,到基层一线察民情、解民忧、促发展,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

在实践锻炼中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站稳群众立场

2013年,由省委主要领导带头,省级机关各部门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全面下基层。各部门、单位围绕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工作大局,结合年度中心工作,研究确定并落实了1200多个重点调研课题,形成一大批调研成果。驻点干部自觉站在基层群众角度,认真审视政策措施和各项决策是否符合实际、科学管用。既深入剖析点上问题,又由点及面、广泛了解面上情况,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2013年以来,省级机关处以上领导干部撰写民情日记、调研报告6100余篇,提出各类建议9400多条,很多调研成果已成为地方党委政府和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比如省级机关农口有关单位通过调研苏北千里黄河古道,提出致力打造“千里黄河古道现代农业特色走廊”的调研成果。

省级机关各部门领导同志集中时间和精力沉到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交谈,在“解剖麻雀”中掌握第一手资料,知晓老百姓想什么、急什么、盼什么。他们结合驻点调研情况撰写的调研报告,涉及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诸多方面,特别是对新农村建设中有关基础设施配套、农田水利建设、乡村医疗事业发展、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及征地拆迁后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农村的污染治理和村庄环境整治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增强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配套衔接以及加强村级“双强”型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对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还有的同志就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市场体系建设、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驻点调研期间,党员领导干部放下身段,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切身体验他们的酸甜苦辣、感受他们的纯朴,进一步增进了对群众的感情,增强了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实践证明,只有真正沉入基层,融入群众,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会“浮”出来,我们工作中的偏差、盲点才会“亮”出来,我们的各项决策各项工作才能更加切合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深入一线纾民困、化民怨、释民惑,以为民服务的实际成效聚民心树威信

社会形势的新变化以及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迫切要求省级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常下基层,深入了解当今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悉心掌握基层群众的所思所盼和对基层发展的愿景,积极探索和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新办法新途径和新机制,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在下基层期间,驻点干部针对近年来积聚的一些疑难信访案件和一些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带案包案下访与走访接访结合起来,依法解决问题与加强疏导教育结合起来,解决个案问题与解决面上问题结合起来,努力化解一批突出矛盾。三年来,在领导包案下访、到基层接待信访中,有效化解了基层1500多件信访积案,促进了基层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驻点干部还以群众改善民生的迫切愿望为抓手,着力解决基层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努力做到职责范围内的事,能协调解决的当场拍板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努力创造条件解决;职责范围外的事,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帮助解决。

基层群众有许多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题和制约发展的新矛盾,这些问题基层干部和群众束手无策、孤立无助,有的事涉及多个部门、多方利益、多重矛盾,干部群众有心无力,仅以“驻点调研”或建立“联系点”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力量和机制。省委省政府要求对这些积重难返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统筹多方力量,形成具体问题会办、督办机制,确保基层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逐步解决。

驻点调研中,省级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对基层群众反映的矛盾和问题不回避、不推诿,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大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发展问题,小到柴米油盐事关群众生活的问题,坚持从群众小事、急事和难事做起,竭力为基层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从而温暖了民心,赢得了信任。

以制度化保证活动常态化,着力构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的长效机制

经过实践探索,我省逐步形成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机制,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三走进三服务”活动机制,形成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化解矛盾、转变作风、锤炼党性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

省委、省政府专门发出通知对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提出要求,普遍要求做到“三到”,到困难多、矛盾大、经济基础弱的地方驻点调研;切实做到“三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严格执行“三不”,不扰民、不层层陪同,不搞特殊接待。从专项督查和群众意见反馈来看,“三解三促”中下基层的机关干部总体来说受到基层群众的肯定,许多厅以上领导干部被群众议论“不像个大干部”,作风过硬,自身要求严,遵守纪律好,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

省级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全面督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经常性督查与阶段性督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等形式,加强对“三解三促”活动开展情况的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抓好整改。把下基层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述职述廉述德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干部德才表现的重要依据,并将活动评价结果与评优、奖惩、晋级等相挂钩,不断激发干部下基层的内在动力。

“三解三促”为党员领导干部提供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平台,也是我省不断丰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坚持不懈抓机关作风建设的继承和创新。省级机关坚持把深化“三解三促”活动作为贯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群众工作和作风建设的目标导向,在推动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实践中“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找准“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坚持边整边改,即知即改。特别是一些群众关注的民生部门,通过主流媒体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作出整改承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动真碰硬解决问题。很多单位领导同志驻点调研后,在领导班子或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中通报下基层活动有关情况,与大家一起反思工作中的得失,审视服务基层群众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健全完善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推动机关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作者系省委省级机关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