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内在要求,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在社区、农村、企业、高校等领域的改革中,基层党建工作只要对接改革需求大胆创新,必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就此问题,本刊约请在实践一线的几位组织部长分享思考体会。
以党建创新引领社区治理改革
作者:应 群
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对国家治理体制建设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作为群众工作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社区党组织理应肩负起对社区治理创新的引领作用,积极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发挥党建工作对居民自治的引领作用,推动社区主要职能回归服务。引导社区主要职能回归自治与服务是当前社区治理正本清源之策。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状,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快社区“去行政化”改革,斩断多余的“乱线”,切实减轻社区行政事务负担,让“针眼”更多地聚焦自治与服务。社区党组织要依托社区党群议事会、社区居民博客等党建载体,进一步推进社区党务、居务信息公开,吸引党员群众参与社区自治。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组织优势,整合各方力量,开展党员群众主动参与的组团式服务。
发挥党建工作对公众参与的引领作用,推动社区治理主体稳步扩大。面对服务对象与服务诉求多元化趋势,要积极扩大社区治理主体,推动社区治理主体由社区党组织包揽管控向社区党组织主导、社会共同参与转变。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进一步扩大社区党建工作两个有效覆盖,着力引导辖区白领高管、农民工、社区弱势群体及网民参与社区共治工作。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吸引非公企业白领社会组织高管和专业人员参与社区共同治理,推动社区辖区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创新社区流动人口服务机制,帮助“悬浮”于城市边缘的农民融入社区、融入城市。创新社区居民互助服务方式,依托社区民政、工会、人社工作站,共同做好社区弱势群体扶贫济困工作。关注网络社区活动,充分利用新兴网络媒介,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网络世界的正能量。
发挥党建工作对法治保障的引领作用,推动社区组织架构更加优化。营造依法治理、各司其职的社区法治氛围是推动社区治理过程由行政控制向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转变的重要保障。及时成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定期会商社区重大事项,确保社区治理有序、有力、有效。推进社区扁平化管理,对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功能进行全面整合,突出一岗多能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社区服务和群众自治的领导,工作思路上站高一步,积极支持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依法按章行使自治职能;工作方法超前一步,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援助,鼓励引导广大居民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工作制度上提升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务实管理的规章制度,善于用程序来规范社区工作。
发挥党建工作对社会协同的引领作用,推动社区治理机制更加科学。推进社区治理常态化、长效化离不开规章制度刚性规范,各类组织的协同参与同样不可或缺。要进一步推进社区党建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的有机整合,积极探求党建引领、各类组织协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新网格。深入开展社区党建带群建工作,建立社区畅通有序的居民诉求表达机制和隐患风险现场评估机制。通过把支部建到社会治理网格上,推动社区建立广泛覆盖的矛盾调处机制和润物无声的心理疏导机制。加强社区内的服务型社会组织的培植,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建立坚强有力的群众服务和利益保障机制。□
(作者系淮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