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翟慎良
围绕公务员总有说不尽的话题。最近,“公务员春节过得冷不冷清”、“公务员新一波下海潮是否到来”仍无答案,有关公务员的新话题又被挑起。据媒体报道,2014年江苏招录6000多名公务员,报名首日近七成岗位无人问津,提交报名信息的考生和前两年相比也少了一半。由此,有媒体惊呼:“天下第一考”终于变冷了!
公考报名“遇冷”,这是一个听来颇让人欣慰的新闻。因为,近年来,千万学子争挤仕途独木桥,带来了高端人才消耗、创业意愿降低、官本位强化等一系列问题。人们期待着连年持续的“公考热”能有所降温。尤其是当下,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及系列规章制度,大力整顿机关作风,规范公务员行为的大背景下,“遇冷”新闻可被解读为整顿带来的一个连锁反应,是为人所乐见的整顿成效。
但是,不管期待有多迫切,期望有多美好,我们都必须尊重现实。事实上,从媒体报道可知,今年公考报名人数的减少,与制度调整有很大关系——以往报名系统会显示提交报考信息的人数、通过审核的人数、未审核人数等等,而今年只显示“报名成功人数”这一项。由此可知,这个数字与往年媒体热炒的数字是不具可比性的。而且,无论数字是增是减,仅凭首日数据就断言公考报名“遇冷”仍为时尚早,毕竟,未来报名人数还有大幅增长的可能。
以期望代替现实,现实就会被扭曲。在媒体和社会舆论中,公务员这个群体,很多时候恰恰是经过了期望、成见等主观“哈哈镜”映照后才被呈现出来。这种变形,不单是公务员招考。比如说到公务员的待遇,在人们印象中那肯定是工资基本不动、灰色收入说不清;说到公务员的工作,那肯定是一张报纸看一天,一晚三场应酬“做梦都喝小米粥”;说到公务员过年,那肯定是福利发得多、礼金收得多……在想像中,这个群体的形象一点点失真,最终扭曲变形。而有时候,个别极端案例被加以放大,又成为“变形”的佐证。由此,刻板成见不断被强化,以期望解读现实的欲望也愈加强烈。以致当现实与人们设想的不一致时,很多人会选择不相信,甚至认为是现实错了。以最近湖南冷水江市公务员工资“被公开”一事为例。看到该市绝大多数公务员工资在2001至4000元之间,很多网友不是说“原来公务员并非都能拿高薪”,而是表示“太意外了”,并质疑“既然工资不高,哪来的豪车多辆、豪宅几套?”
对公务员这个群体,需要给予公正之议。我们不能用成见和想像来扭曲现实,也不能用笑话和段子来反映现实。“现在的领导干部,全抓起来有冤枉的,排成队隔一个抓一个有漏网的。”像这些广为流传的段子,宣泄了情绪但也远离了真实。我们应看到,公务员中确有腐败分子,但公务员中贪官应是少数;公务员中有高收入者,但并不是每个公务员都拿高薪;公务员中有尸位素餐者,但更多公务员恪尽职守……事实上,唯有对公务员这个群体有了客观认知、公正评价,才不会出现“一边骂着官员腐败,一边要往官员队伍里挤”和“一边抱怨公务员收入太低,一边又说谁辞职谁是傻子”这样的怪诞现象。公务员招考的冷与热才有可能成为个人理性选择下的正常情形,才不会被过分解读。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公务员形象被主观扭曲的客观原因。那就是,确实存在的少数公务员的违法乱纪,以及公务员职务行为的不透明。前者给想像找到了例证,后者为想像扩大了空间。唯有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让人们看得清楚公务员、监督得了公务员,各种想像才会失去市场。□
责任编辑:丁和平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