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科技力量 促苏北转型

发布时间:2014-03-17     作者:陈惠娟    

 

作者:陈惠娟

当前,江苏正处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由于历史和地域等多方面的原因,苏北的发展长期落后于苏南地区。去年底,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科技资源向苏北集聚的意见》,启动实施苏北科技与人才支撑工程,将创新驱动战略向苏北纵深推进。科协组织作为党委政府联系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桥梁纽带,理所应当团结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为苏北全面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

引导科技资源服务苏北

近年来,苏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长速度连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其区域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资源较为缺乏的现状仍未改变。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跨越发展,关键是靠科技创新,向科技要先进生产力、向创新要核心竞争力。科协以及所属学会组织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联系着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资源,在推进省级学会科技创新资源向苏北倾斜方面可发挥重要力量。

大力开展科技服务。深入实施学会能力提升计划,积极依托市县留学生创业园、高新产业园、经济开发区等各类载体,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服务基地、科技服务站建设,选派学会高端专家、首席工程师等创新人才服务苏北。持续开展“厂会协作”、“金桥工程”、“讲、比”竞赛等活动,鼓励和引导学会科技工作者深入到苏北园区、企业、农村等基层单位,为基层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产品升级、人才培养服务。充分发挥专家服务企业创新在线平台作用,提供专家供需对接、专利信息推送、技术咨询服务,解决苏北科技创新方面的相关难题。

全力服务科学决策。紧紧围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江苏沿海开发、淮海经济区建设等战略课题,积极开展科技思想库基地建设和重大软课题研究,着力突破苏北区域转型升级中的核心问题。积极依托江苏科技论坛、青年科学家年会、自然科学学术活动月等品牌活动,充分发挥学术交流在科技创新中的源头活水作用,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研究解决苏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问题,并形成科技思想库成果,服务企业转型升级。

提升苏北公民科学素质

实现苏北创新发展,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是关键。要大力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充分整合全社会科普资源,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民众科学素养,宣传与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为实现苏北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构建新型科普传播体系。积极争取省级宣传主流媒体支持,探索建立省级与苏北市县联动的科普宣传体系,着力构建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手机报、微博微信等为主体的新型科普传播格局。与东南大学联合开展科普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培养苏北急需的科普传播人才。建立省级学会百名高端科普专家服务团队,全面动员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类人群从事科普宣传,让志愿者队伍覆盖到苏北所有社区、农村和学校。力争到2015年,苏北地区注册科普志愿者占城镇人口比例达1%以上,其中中级职称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普志愿者占比达80%以上。

构建新型科普场馆体系。围绕建设具有苏北特点、江苏特色、中国一流科技场馆体系的目标,加快建设集实体馆、流动科技馆、数字科技馆于一体的科技场馆体系。以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创建为抓手,着力推进社区、农村、学校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流动科技馆宣教功能,持续开发省级流动科技馆,确保苏北每个地市1套以上。鼓励支持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和特色园区等社会力量,到苏北建设富有特色的科技场馆。

构建新型科普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建立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机制。制定完善科普产品规范标准体系,切实加大对苏北科普产品资源整合、集成、推广的力度。充分发挥省科普产品研发基地的作用,鼓励引导其研发设计满足苏北需求的科普产品,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挂图、图书、动漫影视作品和科普剧,源源不断地满足各类群体的科普需求。

推动苏北人才高地建设

苏北地区科教人才资源相对缺乏,但是随着近年来连云港新医药、盐城新能源汽车、徐州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苏北逐渐成为海外科技人才交流越来越频繁的地区。作为全省科技工作者之家、海外科技社团的主要联系部门,省科协充分发挥密切联系海内外各类科技社团的优势,大力实施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助推苏北人才高地建设。

创新海智工作载体。积极依托留学生创业园、高新区、软件园等科技创新载体,在现有淮安国家级海智基地的基础上,在省辖市中再培育创建3-4个国家级海智工作基地,力争在苏北地级市全面建立国家级海智基地,在条件合适的县(市)建立省级海智基地。建立健全海智基地与海外科技团体合作共建机制,为基层引荐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集聚海外科技项目、引进高端科技成果。

拓展海外合作渠道。高度聚焦北美、欧洲等重点海外人才密集区域,选择一批具有丰富创新资源的海外团体建设紧密合作关系,支持苏北对外开展小分队式专业招才引智活动。充分依托国际科技资源转移网,借助可视化展示、交互式供需大厅、双语搜索等功能,积极提供高信誉、高效率、低成本、专业化服务,为苏北地区举办专题的技术项目洽谈,帮助海智基地与欧洲创新联盟对接,促进园区企业进行技术项目合作。

建立经常交流机制。依托海智基地组织海外专业招才引智活动,向海外发布苏北人才政策、科技需求、招才引智活动等信息,举办海智项目洽谈会,确保每年一次大型海智洽谈会。经常性组织专业化、小型化海智洽谈活动,做好人才引进、技术合作与项目对接工作。将“科技咖啡馆”、“国际科技连线”等品牌活动引向苏北,确保实现国际科技交流苏北地市全覆盖。

推进科协基层组织建设

苏北地区科协基层组织建设的强弱,关系到党委政府团结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能力的强弱,关系到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同时也关系到公众科学素质的高低。只有切实加强科协及所属学会基层组织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科技界力量,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苏北经济转型升级服务。

加强市县学会组织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学会联动机制,围绕苏北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特色,以开放的理念大力培育和发展市县两级学会组织,满足基层对科普、创新资源的迫切需求。围绕服务苏北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学会、智能电网学会、光电科技学会等组织。

加强创新型企业及园区科协组织建设。鼓励苏北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单独建立科协组织,引导规模较小企业按地域或行业关系成立企业联合科协。加快开发区、高新区、各类科技园科协组织建设,依托科协组织积极开展国外先进实用专利信息推送,推动各类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产学研用合作。

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在全省211工程大学全面建立高校科协的基础上,推进苏北地区理工农医类高校全面建立科协组织。依托高校科协组织,积极推动检验、检测、试验、综合评价等高校科研资源向社会开放,为苏北企业科技创新服务。

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加强科技社团党组织自身建设,探索和创新学会党建工作新模式、新方法,切实提升各级学会服务苏北全面小康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作者系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责任编辑:张 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