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 柳 刘志彪
当前我省工业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大、投资高位运行、企业效益下降等问题,决定了今后一个阶段以“增量调结构”的方式实施转型升级的政策空间不大。而按照“盘活存量”的政策思路,可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有效利用沉淀的制造业存量资产,使其产生经济效益。
一、我省大规模实施“增量调结构”的空间已经很小
近期我省国内工业运行当中呈现的特点显示,当前不宜再大规模地实施“增量调结构”战略。
1.多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矛盾
我们课题组此前的研究表明,我省电子、化工、电气、钢铁、通用设备、金属制品六个产业产能利用率仅为60%~70%,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产能过剩现象。本轮产能过剩带有全面性特点,不仅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新兴产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产能过剩问题。预计全国产能过剩问题将持续较长时间,中央抑制新增产能投资,严禁新增产能项目的调控政策在短期内不会放松,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加强。
2.工业产成品的去库存压力大
从库存的角度看,外需下滑导致的企业存货压力大是当前我国各省市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江苏的存货周转率要略好于沿海兄弟省市。但是,如果从存货的内部构成来看,我省产成品占比偏高是一个突出问题。产成品占存货的比重偏高表明我省产成品的库存去化压力很大,大量占用了企业要素资源、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成为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难题。
3.我省新增投资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持续在高位运行
我省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仍然偏重,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的份额常年维持在50%左右,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近几年一直处于70%以上的高位,2012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85.6%。这就决定了进一步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余地已经较小。
4.市场过度竞争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在我省产值比重最大的10个支柱行业中,亏损面超过全省工业平均水平的行业就有4个。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我省2012年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3.1%,预计2013年数据也不会大幅好转。与此同时,工业企业的产值利税率、销售利税率、资金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经济效益指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
因此,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思路不应再局限于对新增产能的优化升级,而要把政策重点放在消化存量,解决长期累积下来的经济存量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况且,体制、机制病灶不除,即使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量”,也注定沿袭旧道、增添新乱。
二、我省以“盘活存量”实现转型升级的主要思路
从我国和我省经济运行的经验看,历来是保增长易,调结构难。从存量优化上看,主要着力点不在第一、第三产业,而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主要思路如下:
一是盘活由于产能过剩形成沉淀的制造业存量资产,使其产生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以提高存量资源利用效率为落脚点,建立劣势企业退出机制,鼓励其释放占有的土地、产能、能源、环境、人才等各种要素的存量资源。从体制上消除限制不同区域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根源,取消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各类壁垒,最大程度地实现各类存量要素资源不闲置,最大可能地实现存量要素最优利用。
二是通过存量调整,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实现依靠市场规则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避免以行政化命令实施“关停并转”,按照市场化原则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改善由于产能过剩造成的恶性市场竞争环境,从而提升优势企业的经营业绩。利用优势企业在科技创新、科学管理、渠道布局等方面的优势,对接手的存量资产进行整合改造和重新布局,提升存量要素的层次,在新的资源配置下优化市场结构和产品布局,使产业链向高端攀升。
三是通过存量调整,激活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对基础设施的存量投资,增强资金流动性,进一步投入到民生建设。近期以来,数次“钱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的政府平台资金沉淀在基础设施上。最近国家审计署的报告表明,大部分省市都面临政府融资平台负债偏高的问题,平台增信能力减弱,部分项目如期建成也存在风险。这就导致利用政府力量引导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空间变小,进一步增加民生投入的难度加大。当前亟待激活大量沉淀在各类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上资金的流动性,通过“存量换流量”的方式改善平台负债结构,从而获取进一步在关键领域实施民生工程的新空间。
三、我省实施“盘活存量”的若干操作建议
我省通过“盘活存量”促转型的总体做法和目标是:通过不进行增量投入或较小的增量投入,带动和盘活庞大的存量资产,激活沉淀资金的流动性,依靠市场化原则实现资产、产能、人才等流向优势企业。其中,政府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
1.政府通过适量补贴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存量资产证券化
除了纯粹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之外,只要有一定现金流的项目,都可以考虑进行资产证券化。尤其是现金流和收益率相对较低的项目,以政府实施一定的补贴,实现基础设施的证券化,吸引社会资金尽快回流到各类融资平台。利用收益权信托、市政收益权债券等方式对高速公路收费权、供排水收费权、地铁轻轨、隧道、垃圾处理、房地产信托等存量国有资产证券化,筹集资金投入再发展,这将是我省进行存量调整的重点。
2.加大我省企业实施兼并收购的力度
当前我省跨区域的兼并收购仍然不够通畅,即使在省内的不同省辖市,跨市企业并购可能都存在制度性的障碍,严重妨害了存量资产和资本流动,使资源无法向优势企业集中。我们不仅要消除省内各个地方政府之间的行政壁垒,也要鼓励国外、省外的优质企业到我省参与兼并收购、参股经营,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
3.以创新改革优化我省国有企业存量结构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我省国有企业存量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优化国有企业活力和国有经济竞争力,在进退有序中凸显国有企业在国有经济中的集中度。争取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我省国有资本的80%以上集中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领域。聚焦产业链、价值链,深化开放性市场化双向重组联合,加快调整不符合我省发展要求的产业和行业。
4.突出服务业在调整制造业存量结构中的作用
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归根到底是稀缺资源在各产业之间配置以及每一产业内部的配置。现代服务业具有天然带动和调整其他产业实现自我调整的能力。强化金融、商贸等服务业在市场体系中的疏导、中介功能,就要求金融、商贸服务业应当率先从政府主导型体制向市场主导型体制转变,鼓励服务业企业开展创新试点,逐步增强我省金融、商贸服务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筛选能力和影响能力。
5.实施严格的倒逼机制淘汰掉一批对我省生态文明存在重大负面影响的存量企业
目前来看,钢铁、部分石化等“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消耗型)项目,都是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的行业。对这些行业我们应当实施更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倒逼,对地方县市的考核上不仅仅要按照单位GDP能耗等基本实现现代化生态指标进行考核,还应当进一步以单位国土承载生态指标考核各地的发展方式,倒逼污染型的过剩企业退出市场。尤其是在苏南城市的市区项目落地选择,要以“工艺水平全国最好、污染物排放同比最低”进行要求。□
(陈柳,省社科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彪,省社科院院长)
责任编辑:许 筠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